小议“送别诗”

2017-12-29 00:00:00苏春荣
课外语文·上 2017年2期

【摘要】“送别诗”是表达诗人离情别离的诗歌,古往今来广为传诵,本文通过对两首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的意象、情感进行分析归纳,以达到对“送别诗”的深层解读。

【关键词】送别诗;意象;意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解标题

“之”動词,讲成“到、去”。

(二)解诗歌

1.故人西辞黄鹤楼。

“故人”是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从注释中可以读出来。结合注释是弄清古诗意思的最好办法。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广陵”,古城扬州的先名,广陵区,是扬州的中心城区。

“西辞”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西辞”。

2.烟花三月下扬州。

为什么用烟花形容三月呢?“烟花”是绚丽多彩的,“三月”是春日,春日百花盛开,争奇斗艳,鸟语花香,花团锦簇,繁荣而又太平,用“烟花”形容“三月”表现出诗人李白对友人孟浩然出游的羡慕之情。

3.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帆”就是孤孤单单的一只船。在古代的诗词中经常用“帆”代“船”,李白在《望天门山》中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那为何只有孤单的一只呢?在唐朝,水路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船只应该来来往往,但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直到友人的船只消失在视线里。

“碧空”指青蓝色的天空,“碧空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4.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见”是“只看见”。只能看见江水了,但是诗人仍然舍不得离开,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意。一起送别孟浩然,这是豪壮的相送;一起送别孟浩然,这是柔情的相送。我们的眼前是那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那一个个翘首东望的李白。

二、小议《送元二使安西》

(一)解题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春秋时谓为瓜州,“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王维诗歌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朝雨”即早晨的雨,下得不长。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这雨湿了尘土而不湿路,远行的人在路上行走也会轻尘不扬,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三)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是羁旅在外的人的住所,“柳”是古人有折柳赠别,它们通常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但是今天“青青”“翠绿”色调清新明朗,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酒”是古代送别诗常用的意象,它承载着喜怒哀乐的关键情绪,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酒”也是喜乐之物,“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过“阳关”即到塞外,所以“阳关”包含“送别的离情”,古有《阳关三叠》,这首中国十大古琴曲表达着感人至深的离情。

一杯酒里包含着对友人深深的祝福和情谊。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送别诗是诗人寄情于诗表达出自己的深情厚意,古往今来广为流行。在送别诗中,常会用到如“孤帆”“长江”“杨柳”“酒”“阳关”等这些离别的意象,营造缠绵感伤的意境,来抒发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参考文献

[1]张俊杰.试论中庸诗歌翻译观的构建——以王维诗歌英译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