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记忆和分类

2017-12-29 00:00:00刘淑梅
课外语文·上 2017年2期

【摘要】高考语文全国卷病句复习备考中,教师应了解考点和学情,一方面可以通过语法知识分析病句,一方面应该通过定点审视的方法总结常见语病规律,让学生能够熟记,最后,一定要加强病句的分类训练。

【关键词】全国卷;病句复习;语法分析;定点审视;分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病句是高考语文全国卷基础部分的一个考点,相对于成语、连贯,病句的复习,不是单纯靠教师讲评就能解决的,病句题在语文基础的考察中是一个具有技术活特征的考点。高三复习备考中,教师应了解考点和学情,一方面可以通过语法知识分析病句,另一方面应该通过定点审视的方法总结常见语病规律,让学生能够熟记,最后,一定要加强病句的分类训练。

高考语文全国卷病句题的设置只有一道辨析病句的客观题,且病句题出题有规律,难度不大。下图统计了2009—2016年的病句类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全国卷高考题来把握病句题的基本

考情。

如表所示:成分赘余1次,语序不当3次,搭配不当4次,偷换主语4次,成分残缺6次,句式杂糅6次。从频率的角度讲:成分残缺、句式杂糅、搭配不当、偷换主语等类型考查频率比较高;语序不当、成分赘余等相对考查频率较低。从现代语法知识的角度讲,考查频率较高的语病类型基本上是考查语法结构方面的知识,考查频率较低的病句类型则主要考查的是语义方面的知识。因此,高考语文全国卷病句题的这一规律,是高三备考中分析、记忆和分类复习策略的基本依据。

高考病句考察属于推广普通话,规范汉语言文字的范畴。从高考备考的具体学情来看,考生存在下面两个问题:1.方言本身的特点给普通话的规范推广带来一定的障碍;2.社会发展中的浮躁之气令当今青少年阅读量下降,知识内存欠丰富,以致语感不强,分析能力有限。這一特征也是复习策略制定的重要依据。

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高考语文全国卷病句题备考的复习策略。

第一,语法分析是基础。在句子中,主谓宾是主干,定补状则是枝叶,语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定语位于主宾前,谓前状谓后补,它可以适用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类的语病。其中,成分残缺类的病句偏向考查缺主语和缺宾语的题型;搭配不当类则偏向于考查动宾、主谓等语病;语序不当也涉及定语的排序问题。

如2013年全国卷1病句题C项:C项的语病属“成分残缺”,该句可以添加主语,改为“这种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2010年全国卷1病句题B项:B项的语病属“搭配不当”,“取得的成绩得到回报”则存在搭配问题,因为“成绩”是一种努力的积极结果,已经是对努力的肯定了;2015年全国卷1病句题A项:A项错在状语语序不当,“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从现在起到年底” 这个状语是修饰动词“承办”的,而不是修饰动词“宣布”的,所以修饰语要紧跟着被修饰语,正确说法应该是“国家大剧院宣布从现在起到年底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上述语病都可通过语法分析找出语病,这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语法知识划分句子

主干。

第二,定点分析是辅助。定点是指抓句子中容易出现语病的高频点,学生要重点予以审视。但是,高频点的总结是相当繁琐的,对于中学教师来讲,也是一种负担。“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病句题高考复习备考,应借鉴语文专家的成果。如高频点主要方法有:审介词、审否定词、审两面词、审关联词、审并列词、审代词、审多重状语和定语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这些高频出现语病的标志词,而且最好能熟记。

其中,审多重定语,主要要把握状语和定语的排序问题。下题是一道经典的定语语序不当题: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定语正常语序是:领属、数量、动词、形容词、名词。其中,“巨大的”属于形容词性定语,“一块”属于数量性定语,“茶色玻璃”属于名词性定语。那么,正确的语序:是一个由一块巨大的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

审两面词,主要是两面对一面的问题。如2013年全国卷1病句题D项:D项的主要问题是“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错误出在“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这个小句,“能否”说的是正反两个方面,即“能很好地传承”和“不能很好地传承”,而受影响的应该是“很好地传承”。可以把“能否”删除。

第三,要加强语病的分类训练,熟悉各类语病。以2009—2016年全国卷1语病为例,近8年病句题中成分残缺和句式杂糅考查频率最高,题目如下:

成分残缺:2009年B、2010年B、2011年BC、2013年BC

例如:2009年B项: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缺谓语,在“学雷锋活动”前增加谓语“开展”。)

2010年B项: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害,并提出30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提出”缺宾语,可改为“提出30000元人民币经济赔偿和2000元人民币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的请求”。)

2011年B项: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快乐的人性化服务”缺谓语,可改为“提供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句式杂糅:2010年A、2011年D、2012年A、2014年A、2015年C、2016年D。

例如:2014年A项: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A项“句式杂糅”,这个句子是“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以实施”和“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进行了实施”的杂糅。)

2015年C: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C项“句式杂糅”,“面对”是主动的,“引起” 不能是“人们”主动发出的,“人们”只能是“引起”的宾语,是被动的,因此前后矛盾、杂糅,所以应该改成“这类形象引起人们的深深思索”。)

2016年D: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D项“句式杂糅”,应该是“受……影响”或“在……下”,直接删去“下”。)

其中,成分残缺类则多考察缺宾语、缺主语、缺谓语和缺介词;句式杂糅则多考察两个句子杂糅在一起造成的语病。复习备考中,学生通过分类训练能够更方便总结解题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复习备考中,教师是引导者,其导向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若能根据全国卷Ⅰ特殊的考查规律确立正确的复习策略,让学生复习中能有“法”可依,有的放矢。那么,病句这一考点的复习会更有效果,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