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以及高考压力影响,情感教育缺失是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新课改的教学目标,积极渗透情感教育,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高中语文的教育基本都是应试教育。正是因为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绝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技巧和方法的培养上,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提出,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将“情感教育”放在了教学的重要位置。因此,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新课改的情感教育目标,积极地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增加学生情感上的体验和感悟,改变传统枯燥和死气沉沉的语文教学现状,激活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情感教育内涵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而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正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直接体现,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何为情感教育?笔者认为:所谓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式。情感教育的核心要素在于“情感”,而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语文学科是落实情感教育的重要学科,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关键学科。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现状
顾名思义,情感教育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教育。对于语文的教学而言,情感教育的实施,重点是要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愉快的教學气氛,陶冶情操,以情动人,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情感教育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教学态度。而就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情感教育是缺失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取得好的语文成绩,往往都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技巧和考试能力上。在这样的教学思想影响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教师往往都会将一篇充满情感的文章分为若干段落,整个课堂都是枯燥乏味的主题思想、段落结构的分析,教师习惯于将优美的文字表述,丰富的情感因素化为生硬的文字组合,这样的教学,将会大大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低下。
其次,受到教学思维和教学业务水平的影响,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难以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从根本上讲,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的渗透,是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技巧和方法的,同时也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思维以及教学业务水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不懂得也不能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最终使得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缺失,严重影响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对策
既然新课程改革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作为时代教育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用心地进行情感教育,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立足课本内容,实施情感教育
高中语文的课本教材蕴含很多丰富的情感因素,只是对于不同的文章而言,侧重点不同。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很好的情感教育,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学会区分不同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实施积极的情感教育。在这里,笔者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想分析蕴含在课本内容中的情感因素,需要对文章写作的背景进行认真的分析,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因素,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沁园春·雪》这篇文章时,不能再采用传统的干巴巴的说文解字式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充分地分析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了解作者当时的豪迈之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主题思想,以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或者是通多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模式,将朗读和解读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感悟环境下,实现对文章情感因素的深入了解,强化学生对诗词本身的理解和记忆。
(二)丰富教学语言,实施情感教育
语言是渲染和描述情感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而言,丰富的语言对于渲染情感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要想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不断丰富和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显得格外重要。如在朗读课文过程中,教师在给学生演示时,不能够干巴巴地念,而要有感情地朗读,声音要抑扬顿挫,情感要丰富,让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之下,融入情感,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了解。例如对于情感高昂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使用高昂的语调进行朗读;对于情感深沉的语言文字,教师要用低沉的语调,以烘托出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因素等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法等方式,渗透情感教育,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提升。
(三)巧用肢体语言,实施情感教育
在语文的教学中,肢体语言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要素。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肢体语言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面部表情、手势、眼神等,都是表达情感,拉近和学生之间距离的核心要素。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肢体语言的要素,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增加语文教学的美感,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单一和枯燥的语文教学模式,积极地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实现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杜云师.浅谈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2(24).
[2]刘波.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体现[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