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微课在高中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笔者以高中语文为例,尝试探讨微课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文章分别介绍了微课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以及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同行业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微课;现代高中语文;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再加上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微课”逐渐在现代教育体系中风靡起来。“微课”,顾名思义,指的就是通过微型教学视频来协助开展教学的教学方式。微课是建立在现代多媒体技术之上的,这也是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应用。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尝试引入了微课来进行教学,这也是本次研究的主题。
二、微课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才是学习的第一生产力,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充满着兴趣时,他们才会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学习效率才会有质的提高。微课是通过多媒体视频来展开教学的,相比于传统教学中枯燥的文字,多媒体视频往往更受学生的喜爱,他们对此充满着兴趣。不仅如此,在观看多媒体视频时,来自于动态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会使学生下意识地提高注意力。也就是说,微课教学必然会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度。
(二)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虽然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至今已经逐渐趋近于完善,地域教学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可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教师教学水平所带来的教学质量的差距依旧存在着,而且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有效的改善。毕竟要培养一名高水平教师,所花费的不仅仅是资源,还需要教师经过长时间的教学锻炼才行。当引入微课后,就可以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继而缩短不同地域教学质量的差距。当前网上有很多高水平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频,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这些视频加入到微课当中,从而使学生也“享受”高水平语文课堂教学。
不仅如此,很多教学经验不是特别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联系相关知识点时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然而通过微课,教师可以将课堂相关延伸知识加入到微课中。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地补足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知识的欠缺。
(三)使学生得以针对性学习
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受于教师精力所限,无法在课堂上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展开教学。作为教师,他们只能选择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例如,大多数学生的文言文相对较差,但少数学生的古诗词相对不足,在复习课程时教师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而重点讲解文言文方面的知识。在引入微课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不足之处选择相应的微课视频,继而实现专项训练。如此一来,就可以使学生得以针对性的学习,这对于学生补足短板,提升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微课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借助微课导入课程内容
在引入微课后,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导入课程内容。众所周知,课程导入对于课堂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這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会以一些切合主题的故事或事件来导入课堂。在引入微课后,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课程主题相关视频来导入课堂,这种导入方式的效果将会更好。例如在学习《窦娥冤》时,教师就可以播放电视剧《窦娥冤》的高潮片段,即“窦娥行刑,六月飞雪”这段。当学生看了这段视频后,肯定会大受触动。不仅如此,他们也会对“六月飞雪”的原因产生疑惑。随后,学生就会带着疑惑开展本堂课程的学习,他们的专注度和积极性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如此一来,教学效果也会提升不少。
(二)借助微课还原课文情境
由于不同学生个人理解能力的差别,有些学生很轻松地就能理解课文主旨,然而有些学生却很难理解。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更好地理解课文,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来还原课文情境。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很多学生无法根据课文描述来体会文章中每个人物的性格,如泼辣的王熙凤、娇柔的林黛玉、老谋深算的贾母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电视剧老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片段。该版本的选角都非常符合《红楼梦》原著,当学生看到“活生生”的凤辣子后,就会明白为什么她会有这么一个称号了。与此同时,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也就加深了一层。
(三)借助微课拓展课堂内容
很多教师都会借助微课来拓展课堂内容,这也是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应用之一。例如在学习课文《记念刘和珍君》时,由于鲁迅在文坛中的特殊地位,再加上鲁迅创作时的时代背景,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最好要联系鲁迅其人、作品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故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来播放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同时介绍《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篇文章的主旨,同时也使得学生复习了鲁迅先生的相关著作。
四、总结
总的来说,笔者在本次研究中探讨了微课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未来随着现代教育的进一步改革,相信微课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5).
[2]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6).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