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匠精神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新词。“工匠精神”不仅代表了市场的需求、政府的人才培养方向,更是对广大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技工院校的学生,更应该兼具有此种精神。如何培养促进兼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是摆在技工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尤其是与各个专业息息相关的语文教学。因此,本文依据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必要性及语文教学实际等几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终身学习;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从广义上来说,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中的一种,是工作人员的工作价值观及工作行为表现力的标杆。具体意义上来讲,工匠精神是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态度,是对所负责领域精益求精不断改善的过程。工匠精神的核心要求是工作人员对工作品质的不管提升。其内涵包括:精益求精;严谨专注;坚持不懈;爱岗敬业。
二、技工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技工院校在社会发展中,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必须重视企业的人才需求。据统计,国内大部分企业对青年就业人员的最大要求是:除了上岗必需的职业技能之外.还必须懂得做人的道理,具备工作责任心。因此,技工院校在加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和培养。
三、技工院校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一)教师生活
作为一名教师来说,要想培养兼具“工匠精神”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首先就要确立正确的职业信念。作为现代文字的“匠”,作为“教书匠”,更应该树立精益求精以及终身学习的职业信念。
工作学习化就是通过工作的经历获得成长和进步,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更好地工作。学习工作化就是把学习视为每天的一项必要工作,如同认真对待工作一样认真对待学习,养成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生活学习化是树立生活就是学习、生活需要学习、生活方式是学习、生活质量在学习中得到提升的观念。学习生活化意味着学习是生活的一种常态,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二)教师教学
1.言传身教,是树立学生工匠意识的主要阵地
技工院校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每天在校园接触最多的便是老师,受影响最大的也是老师,老师在培养学生工匠意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的课堂,也是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作为语文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认知行为特点,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和完善教学计划,使学生既能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又能领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使学生不仅对人文精神有一定的了解,更能對工匠精神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自我人生规划有一定认识,从而在学习生产过程中,更好地践行工匠精神,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2.专业课堂,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技工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工匠精神”与语文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对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身的职业,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语言的表述要专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到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而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活动开展等,更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伴随着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解决,加深对职业精神的理解,树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一个追求卓越的员工的职业信念。
3.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技工院校的语文课堂不仅要专业知识的熏陶,更需要真实项目的实践训练。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问题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件要真实、贴近现实生活,可以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发现一些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也可以走进企业、走进社会,发现对口专业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领会到匠人认真做事的态度,以及工匠精神真正赋予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4.班级文化,是巩固和弘扬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手段
技工院校应该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引领,以班级文化为载体,充分利用这一隐性教育资源来开展、传播、弘扬工匠精神。如借助校园文化平台,开展适合班级同学的演讲、辩论、展览等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精神氛围。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磨炼其语文能力,还能对其职业精神的形成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三、结语
总之,在培养兼具工匠精神的学生职业素养过程中,技工院校的语文教育要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不仅要树立教师的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而且在教学课堂中,要以德育教学为辅,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专业需求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科学合理化的教学方法和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使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最终实现培养兼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3]庞玉伟.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2016(12).
[4]平建雄.浅谈技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业,2016(25).
[5]陈磊.中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途径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3).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