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激励性评价的艺术

2017-12-29 00:00:00周迪
课外语文·上 2017年7期

【摘要】教育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人的活动,其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正确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语文教学活动因为重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因此教师对于学生课堂课后表现的评价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语文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艺术出发,对评价的性质、原则和作用展开简要叙述。

【关键词】语文教师;激励性评价;性质;原则;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教师激励性评价的性质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学生从六周岁入学开始,直至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大学,这时期除了家长之外,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教会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智育等知识,也要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将来的人生,所以,教师的评价艺术也相当重要。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和与学生的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都要讲究一定的艺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教师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旨在教育的价值判断,它是强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激励性评价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积极心理,针对学生的优点进行正向的夸奖。例如:小明同学在课堂中向老师提出一个生僻的可能与课堂主题不是很相关的问题,老师不会回答,这时教师可能的评价是“你的提问和课堂无关,不要影响课堂纪律”。殊不知这是学生认真听讲后经过思考提出的问题。经过教师这样的回答,学生以后反而更不愿意动脑思考问题。反之用激励性的评价可以回答“小明是一个喜欢动脑思考的同学,他发现了老师没有发现的问题,大家课后可以一起思考一下,帮助小明同学完成这个疑问”。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没有打扰到课堂的正常秩序,同时也鼓励了同学要积极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激励性不仅可以发生在课堂活动中,还可以发生在日常作业中。在平时的考试和作文训练中,语文教师会注重学生的作文技巧和遣词造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打分,但是在日常的周记作业中,却会忽视学生的感受,在没有认真查看学生作业的内容下,通过学生的字数和字迹轻易评判“优”“良”“差”的等级,久而久之,教师评价的马虎使得学生也开始轻视周记。但本身教师布置周记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作文训练,学生从开始认真地抒发情感到之后的敷衍了事,都取决于教师对待作业的态度。因此,教师在评价周记时应该也正确地使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作文技巧等进行评价,使得学生在完成日常作业时有更多的积极性,也更加认真。除了在日常的作业中,激励性评价也可以运用到学生的学业成绩测定中。正确而带有鼓励性的学业成绩测定评价不仅能明确地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激励作用,能够告诉学生今后该如何学习,具有强化作用。平时多与学生接触交往,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合理的师生关系加之激励性评价双管齐下,使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达到正面的强化作用。

二、语文教师激励性评价的原则

(一)公平性

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角色。因此,教师在激励性评价的过程中要坚持对学生无害、无欺、公平。端正激励性评价的目的,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意象去评价学生。比如,对待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评价的态度也不一样,对待成绩好的学生,在评价时就和颜悦色地鼓励,而成绩差的学生就只进行批评。这种评价是带有偏见的评价,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偏差。所以,语文教师在从教生涯中要坚持真理,办事公道、正大光明,这样才能激发其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安全感、理解感、信赖感,从而产生共鸣。

(二)针对性

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尤其是女生和教师的关系相较于男生更加亲密,因此语文教师对于不同性别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性评价。由于小学阶段跨度较长,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和高年级学段的学生个性心理和智力相比都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高低,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应该更为委婉,而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相对直接。此外,每个学生由于智力发展和对知识吸收程度的强弱,学习成果也会相对有高低,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公正,在进行激励性评价时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習情况有区别地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三)情趣性

虽然情趣性本身可能与评价的关系不大,但是教师的幽默感可以增加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吸引力,严肃的课堂氛围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而走神,教师适当的幽默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增加了情趣性的激励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从而对课堂产生兴趣,提高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印象,增加瞬时记忆力。

(四)尊重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独立意识也开始逐渐增强,开始意识到师生关系是一种公平的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语文教师在进行激励性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以上对下的姿态出现,而要尊重和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以融入学生的生活,关怀和尊重学生,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教导学生如何思考,才能帮助学生更快地去解决问题。这种尊重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自身也更能被学生所接受。

(五)科学性

掌握了以上四个激励性评价原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并不一定能够使得评价发挥到最好的效果,因为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还关系到评价的技巧。小学的语文教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正确而科学地使用激励性的口头评价,对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都具有正向的鼓励作用。因此教师为了增加评价的效果,还要加强自身德行的修养,在反思过程中处理好师生关系,正确把握评价的语气、用词和力度,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水平。

三、语文教师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进入小学阶段,教师开始正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技能,同时监督和评价学生的学业、品行,因此小学阶段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进入未来社会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基础。而语文课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是一种训练与养成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师与数学英语等教师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语文教师不仅要给學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而语文课堂中,教师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鼓舞评价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有效的措施。

(一)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作用

教师评价可以运用到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和学业测评中,不仅可以运用在学生的学习上,也可以运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评价的角度也有很多方面,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成绩,也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等等。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教师运用口头的鼓励性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的过程,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进行提问后,学生回答的不是很全面,此时教师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不仅可以让回答问题的学生产生“老师支持我,我还可以继续努力”的想法,也鼓励了其他有别的想法的学生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使得学生乐于与老师完成课堂互动,在互动中解决教学问题。在课后练习中,教师运用激励性评价,可以使得学生更认真地完成课后练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课堂和课后更加有机地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日常生活中,语文教师运用激励性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激励性评价对教师的作用

语文课是一种互动型的课程,传统的由教师主导的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早已被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型课堂所取代。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免不了地要对学生进行评价,正确的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课堂氛围,在学生提问、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同时确保学生深入思考,防止学生走神。学生的思维不受拘束,乐于思考,勇于提问,善于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能顺利且快速地开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学生的点滴给予激励性评价,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关系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使得学生更容易融入教学中,使得教师的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蔡伟.论教师评价对学生行为养成的影响及其评价技巧的优化[J].教学与管理,1997.

[2]沃建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人际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5]孙丽娜.浅谈教师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

[6]潭影.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口头评价对学生的影响[J].品牌,2015.

作者简介:周迪,女,1993年生,现为江苏省扬州大学2016级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