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所有环节中,阅读这一环节最为重要,它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最终效果和质量。通过阅读,学生不但能够更好地去学习语文这门学科,同时还能巩固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从本质上来看,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丰厚的知识,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都是教师阅读而不是鼓励学生阅读,我们要迫切改变这种现状,要主动让学生多多参与到阅读中来,进而寻找到通往知识的光明大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并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主要结合实际经验,指出了几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相关建议,意在为今后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和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阶段,语文这门学科是学生进行良好学习的必要前提与基础,通过语文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懂得如何认字和识字,而且学生还会强化自身的阅读能力,能够单独阅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开阔视野。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帮助学生培养语感,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围绕课文巧妙设置问题,增强阅读能力
(一)以题眼为中心进行提问,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小学教学阶段一项较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课堂导入,跟其他环节相结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流露出最真实的内心情感。导课方式多且变化快,可是我们如果能够选择一种正确的方式,把问题更好地跟课堂融合在一起,就会容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一定要最大程度将可可以利用的资源发挥到最大效果,围绕课文中的重点来巧妙地设置相关问题,例如在教授《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这节课程之前,教师可以先设置一系列问题:“小太阳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太阳公公是挂在天上的啊,它怎么能被装在信封里面呢?如果它真的被装在信封里出不来可怎么办,为什么要把太阳装在信封里呢?”由于这些问题正是学生心理所困惑的,所以在课堂上他们就会一直秉持着好奇之心,这样在整节课中都会集中注意力去寻找答案,直到找到答案为止。
(二)通过关键词来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类似这样的话,“要说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味道来源于何处,当属关键词句和理解之后的阅读”。由此可见,词语构成了全篇文章,学习词语极为重要,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之意,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难度较大的高级词语与关键词,我们更应该深入研究并体会其中的真正含义。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课文时积极寻找并拓展文中出现的关键词句,从小事做起,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这样才会充分打开小学生的思维,准确分析词句,进而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所有内容。
二、跟生活紧密相连,拓展教育
只要我们善于从生活中总结就会发现,我们教材中所学的种种课文都来源于生活。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将课文内容教授给学生时,要充分跟生活紧密相连,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开拓教育模式。
例如《小麻雀》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一只名字是普季克的小麻雀,从小就有各种属于自己的小想法,麻雀妈妈每次都要纠正它的想法,经历了一次惊险的“大花猫咬羽毛事件”后,普季克终于学会了飞翔,可是同时看到妈妈为保护它而牺牲的羽毛,心理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滋味。这篇文章从侧面赞扬了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都是一样的伟大。
对母亲,学生是再熟悉不过的,跟母亲之间普遍具有很深的情感,一聊到母亲,所有小学生都会有说不完的话要去表达,那么教师在进行拓展教育时,就可以充分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首先就是要拓展到课外,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描述自己的相关经历,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关于母爱的具体理解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当学习完该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这样跟学生说:“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程,想必你们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她为你付出了很多,你对你的母亲一定也有很多感激之情,下面请所有学生都为你们的母亲写一句话,或者是写一首诗也可以,歌颂你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和感恩之情。”
根据上述教学方式,学生开始学会在脑海中仔细翻阅父母为自己做过的所有事情,并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意。这样所有学生都会有一定的感慨,这是符合感恩教育目标的,同时将练笔拓展到实际生活中来,为读与写创建了更加宽广的“用武之地”。因此,教师要按照教材与需求来督促学生通过生活来学习语文,使用语文知识,并逐渐增强学生的读写水平。
三、在阅读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位置
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对人造成影响。所以,要想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更高层次的提高,教师一定要尽力营造一个放松舒服的阅读氛围,给学生提供充沛的时间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强调“用心”,让学生通过自身感官来感受文中情感和所要表达的意思,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满足差异化发展,为学生创建一个个性化的阅读环境,提升他们领悟阅读的能力,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位置。比如在学习巴金的《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形象的教学环境,比如让学生把自己想成一只海鸥,自由自在地畅游在海平面上,进而身临其境地感受文中的“我”所体验到的日出的整个过程。在这样的教PioDVqQy4ZfDk1KoA1yO80gBY7b02vlQXSzII7QEmzU=学环境中,教师所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在阅读中则一直处于主体位置,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体验效果,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经常跟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创建一个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另外,在教学时学生经常会心存一些疑虑,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多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多多参与到讨论中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问题,进而提升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动脑能力以及创造力。
四、充分结合读与练,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要训练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小学教师要正确引领学生仔细品味词语语境,创立各式各样的语言训练方式。
其次,通过朗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环境来进一步活跃他们的思维。在朗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能力,还需跟他们的心理相符合。对此,学生可以根据表演录音这种形式来充分表达作品的魅力,并调动自身的学习热情。
然后,通过榜样带动的方式,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氛围。所有班级中都会多多少少有几名爱读书的学生,我们要将这些学生作为榜样,起到激励其他同学的作用,可以多举行讲故事和朗读以及开交流会等活动,营造一个浓厚的读书环境。
再次,要为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书籍,这些书籍涉及的类型要比较广泛,可以是文学方面的、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天文学方面的,尽可能使学生体验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
最后,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教师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做到运用更合适的阅读方式去阅读。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尽最大可能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能力。对此,教师不但要做到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使学生多多参与到阅读中来,强化他们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做好课堂之外的拓展工作,帮助学生在课外多投身到阅读中去,丰富阅读量,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水平。只有这样,学生对阅读才会真正感兴趣,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终极目标,达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晓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國校外教育,2013(35).
[2]宋卫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15).
[3]袁峰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22).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