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7-12-29 00:00:00黄丽思
课外语文·上 2017年7期

【摘要】本文提出在初中语文课堂实施小组合作的一些浅见,希望在课改的过程中我能得到更多的指导,更多的学习机会,使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组织学生参与,让孩子在小组讨论中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让他们知道通过自己的思考可以找到答案,而不是什么都是老师给予。我深知课改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需要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学习、反思、探索。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介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真正同小组合作学习接触已有9年时间,并认为这种学习的方式非常利于学生进行学习,也逐步试着实践。从某种角度来讲,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模式要求教师为学生分配学习小组,并要求教师发挥出指导作用,指导学生的任务式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方式的导向即学习任务以及目标,并将设疑和引导、常识和体验、探究和比较为基本方式,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视两者的有效结合。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目的。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由于小组成员有一样的学习目标,因此紧密地联系了小组的利益以及成员的自身利益。为了实现同样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需要团结协调,互帮互学,而这样就会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学习,更能拉近学生间的距离,也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课改的过程中我边学边教,在课改的这条道路上我跌跌撞撞,摸索前进,以下是我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点浅 见:

现象一: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在实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时,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发现,一般情况下,学生为了进行分组合作,都会选择环桌而坐。而很多教师只会将“下面同学们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同学们请进行合作学习”等几句话挂在嘴边,但实质上,学生并不懂要如何同他人合作。总会有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现象。

现象二:学生缺乏参与积极性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但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成绩好的学生总是会抢先发言,自如地对自己的意见进行陈述,但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只能够被动地予以附和,除了不能够将发言权争到,也不能进行独立思考。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多数只有成绩好的学生发言。

现象三:不重视独立思考

当教师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及讨论的时候,课堂瞬间活跃起来,并能够即刻听到学生的讨论声。当然,从表面上看来,学生有很高的自觉性以及积极性。但实际上,学生没有办法独立进行思考,而是借鉴了其他学生的想法。在听课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教师一把问题摆出来,就要求学生直接进行交流和讨论,根本没有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即便交流,也没有目的性,更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现象四:学生不会进行合作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学生间需要互相配合,并能够互帮互助,且在同样的学习任务中,分工以及责任应明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的小组活动当中,常常会有不互动和不友好、不分享以及不倾听的情况出现。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学生只会盲目讨论,并不注重合作交流,而这对顺利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现象五:无效参与

在上课或听课学习的時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针对小组的合作学习,学生只能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当教师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他们就会非常听话地转过头,但实质上,并没有收到显著的效果。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着很大一个弊端就是无效参与。我认为合作学习要在自主以及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建立。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才可让其进行讨论,这样才能够收到不错的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改过程中,我有以下意见:

1.分工明确

教师在对学习小组进行组建的时候,首先,要坚持遵循合理性原则,要确保合理的小组成员人数,四个到六个最为合适。其次要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要考虑到每位学生的性别、学习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确保小组间能够公平地进行竞争。再次,可动态地分工成员角色。每个学习小组要将检查员和报告员、记录员确定好,这样除了能够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还能够为每位学生创造可发展的机会。

2.适时介入

第一,作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轻松舒适的课堂氛围,并鼓励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进行发言。比如可以说这些鼓励的话“加油,我看好你”“你是最棒的,加油表现”“你可以的,相信自己”,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巨大的发言勇气。第二,教师要在适当时机介入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当中。由于学生间难免会有一定差异存在,所以很容易造成一些学生积极参与,一些学生消极躲避的局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应对任何一位学生的成长予以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要关注那些极少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为了让他们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应多多给他们提供一些机会,并将他们的闪光点放大。假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习中的弱势,并将其弱势转化,那么合作学习必然会有更好的效果,也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间的荣誉感。

以上是我在初中语文课堂实施小组合作的一些浅见,希望在课改的过程中我能得到更多的指导,更多的学习机会,使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组织学生参与,让孩子在小组讨论中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让他们知道通过自己的思考可以找到答案,而不是什么都是老师给予。我深知课改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需要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学习、反思、探索。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附 注

本文是广州市增城区“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初中语文小组合作阳光评价的策略探究(ZC201643)”之研究成果。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