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事物激发兴趣

2017-12-29 00:00:00谢诗卉
课外语文·上 2017年7期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生活化,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在培智语文教学中运用实物,能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实物运用;激发兴趣;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智障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实物能直接刺激儿童的感官,并作用于大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生活中的语文教学多以实物为主,在语文课堂中引入儿童熟悉的,贴近儿童生活的实物,能够很快引起儿童注意,激发儿童兴趣,调动儿童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化抽象的字词课文为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激发智障儿童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也促进了生活化课堂的构建。为了切实发挥实物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认识汉字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或心理缺陷,思维方式与正常人的差异很大,所以在识字教学中,结合汉字特点并遵循智障儿童规律,合理运用实物演示等手段,更好地识字。

比如在学习“手”“舌”等字时,让儿童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身上的部位,进行直观感知。学习“口”字时,把嘴巴张大成“口”字形。学习“水”时,端来一杯水,仔细观察,感受水的流动性,这样将字、形、义有机地结合,便于识记。

二、掌握词语

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发育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表达时常常词不达意、张冠李戴,语言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掌握词语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学习代表物品的词语时,要尽可能用实物演示,贴近生活实际,易于形成鲜明生动的表象,将词语与实物匹配,并加以语言引导,加深第一印象,增强记忆。

比如我在教学《肥皂毛巾》这课中的词语“肥皂”“毛巾”时,先拿出教室里面的实物毛巾做例子引入,并且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方式帮助儿童理解词语“毛巾”,摸上去毛毛的方巾叫“毛巾”。再将毛巾的图片与词语“毛巾”匹配。同理出示生活中常用的实物肥皂,让儿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多感官教学,让儿童对肥皂有直观认识。然后通过游戏“把词语送回家”,将肥皂的图片与词语“肥皂”匹配。儿童学得高兴,老师教得轻松,寓教于乐,寓生活于课堂,让语文贴近了生活,体现生活化的語文。

三、学习句子

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文知识,还担负着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任务。学好字、词、句是学习课文的基础。智障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较差,因此在语文课中通过对句子的练习来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就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智障儿童认识事物主要靠直观思维,对于熟悉的事物现象和具体直观的实物比较容易领会掌握。既然教学内容都是身边的知识,那么在课堂上就要充分借助于对生活原型的认知,让儿童学习适当的语句。在语文的教学过程时,可让儿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语言练习。如让儿童用“这是 ”句式说话,儿童往往不会说,但是当老师拿起儿童的课本举例子,儿童们就可以模仿老师用周围他们能见到的事物说句子,就容易得多,如“这是课本”“这是铅笔”等。因为儿童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都是儿童日常接触最多的,不用思考看到了就能说句子,这样只要会句式,就能根据身边的事物举一反三,在学会句式的同时加强了语言的训练。这样课上课下,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都能进行句子的练习了,再上课时也不会对句子或课文感到陌生,对课文的朗读也很有好处。

四、理解课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智障儿童的思维以直观为主。教师利用实物等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引起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尽快融入学习情境。教师通过语言渲染、实物展示等能将枯燥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呈现在智障儿童面前,让他们在生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比如在教授《萝卜青菜》这课时,我拿出从菜场买来的各种蔬菜,采用直观教学法,出示实物萝卜和青菜,多媒体展示萝卜做成菜肴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为了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尽量引导学生调动多感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把萝卜拿到学生面前,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蔬菜名称,学生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对萝卜有了更具体形象的了解。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先提问“这是什么蔬菜?”再教句子“这是萝卜/青菜。”因为智障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我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摘智慧果游戏(摘下有词语的智慧果放在对应的实物面前)和送小白兔回家(将与图片对应的词语贴到匹配的家里)的游戏,这样将实物穿插在游戏中既可以培养学生手眼协调能力,又能增强记忆,为书写打下基础。

再如在执教《水果》一课时,教师带领智障儿童参观水果超市、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等方式多感官认识水果、引导他们说一说水果的颜色、形状及名称,同时,也可以教他们学会购买水果,调动学习热情。如果让智障儿童仅听老师讲授,凭空想象,他们不但觉得枯燥乏味,而且难以理解,很容易变成“灌输式”教学,造成机械化的教与学。即使有时通过死记硬背会说句子了,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下,学生把水果拿在手里,在老师引导下说出“我喜欢苹果”“我喜欢橘子”。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无形中也降低了学习难度。

实物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训练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还可以拓展思维广度。同时,借助实物进行句式训练能更好地提高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联系生活,学会多角度表达。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