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的中低段课堂教学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从形出发,以形为主、形音结合、输入与书写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与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新课标;汉之星;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汉之星”在输入方法上,以形为主,以音托形,符合汉字构字原理和识字教学规律,同时“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具有字、词的查询功能;输入系统的导学功能可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词汇量,
对于提高学生的拼音、识字、阅读和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将会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一、汉之星使拼音课堂教学更有趣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性环节,是孩子识字、阅读的拐杖,然而,汉语拼音本身只是一些符号,没有特殊的意义,让刚入学的孩子学起来难免枯燥乏味。怎么办呢?使用汉之星可以让拼音教学生活化、游戏化、直观化、以此营造出有趣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较理想的教学实效。如在教学汉语拼音d t n l时,我使用了汉之星中的汉语拼音教学系统,共分为“认、拼、写、学”四个板块。在认d t n l时,我点击图画,系统会读出其发音,这时学生就可以跟读,几遍下来掌握了读音,特别是播放动画学拼音儿歌时,学生对此充满了兴趣,并且在声情并茂的动画中很快学会了儿歌,掌握了字形,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使低年级的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枯燥无味的拼音。
二、汉之星使识字课堂教学更实用
低年级段的学生,课标要求会读1600个汉字,会写800个汉字,但实际上,他们常常会出现“提笔忘字”和“易写错别字”的现象。而当我们将“汉之星”输入引入识字教学后,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在“汉之星”输入系统练习中,学生大脑中始终浮现的都是汉字的形体。“汉之星”编码是一种“形码”,它“从形出发,优先两分,以音托形,符合书写规律”,适合于识字教学过程,实现了汉字输入和识字的紧密结合,保持了汉字“形、音、义”结构的整体性和认知性。比如在教学“琴”的书写时,我们强调下面不加点,而且还给这个字编了顺口溜“弹琴时不丢纸屑”,可学生还常常在“琴”字下面加个点,于是,我给学生两种编码“WJQ、WLQ”,让学生对它进行输入,只有“WJQ”才能输出“琴”字,就这样,写错的同学越来越少了。在输入过程中,学生对汉字进行拆分,增强了对汉字的形体认识,突破了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教学难点。
“汉之星”教学平台具有演示功能,让学生反复观看汉字的笔顺动画并跟着手写,然后及时书写练习,自然而然就牢牢地掌握住了生字的正确笔顺。汉之星教学软件中包含的汉字读音、笔顺、部首、组词,甚至汉字的起源,这一点对于学生学习汉字来说,不但大大增加了直观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大大提高了识字教学课堂的效率。
三、汉之星使阅读习作课堂教学更高效
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同时具有字、词查询功能,这就是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的导学功能。利用导学功能对词语的拼音、释义、同义、近义、反义等进行查询,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在“汉之星”输入系统中,当输入一个汉字后就会相应跳出这个字的很多词语,这样学生的词语接触面得到了有效的拓展。这对于辅助课堂教学和丰富学生的词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进行批注,以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记录自己的感受,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写话、习作中,孩子们常常会遇到不会写的字或词语,为了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我教会了他们“汉之星”设计的定向联想词语和从音查字功能的使用。比如,学生知道“五颜六色”的词语,但不会写“颜”字时,就可以利用定向联想词语功能输入:先输入“五”,再输入第二个汉字音码“y”和最后一个汉字的音码“s”,就能够出现“五颜六色”这个词语。鼓励学生使用“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随时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受。“汉之星”导学功能通过其系统自身优点,使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能扩大提高识字量,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
总之,“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能与小学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生利用“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从形出发,以形为主、形音结合、输入与书写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同时也推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附 注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2016年度“汉之星”信息化识字教学系统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整合研究专项课题《运用“汉之星”优化中低年级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立项编号:HZX1638)研究成果。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