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2017-12-29 00:00:00张小磊
课外语文·上 2017年7期

【摘要】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主体意识,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主体意识的内涵为切入点,根据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对如何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希望能以此激发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对日后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课程体制的不断改革,语文教学一改以前的“教师教授、学生听课”的模式,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求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积极地探究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不仅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完成自我实现和发展的必要能力。在新时代下,关注和重视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培养其责任意识。下面我们对这种意识的培养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主体意识的内涵

主体意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它体现的是人的自我支配能力以及对事物的积极主动性。这种意识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思维的判断,对事物进行有意识地改造以及在活动中采取不同的行动。而通过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来实施。

二、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实行了新课程的改革,对于高中教师的要求也进一步地提高了,不仅要求其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求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主体意识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许多高中语文教师也意识到主体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提高这种意识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此外,也有一些教师,对于培养这种主体意识,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程度,导致在高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良好的提升。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实施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丰富的教学措施,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乐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来,以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

(一)开展探索型教学

探索式教學也就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课下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结果的展示,相互沟通交流,由此带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中的部分课程案例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进行1wZkTghE5eqEwtPS0Imp+weLC+UZss9VZuBraW/4edE=这部分知识讲解的时候,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发言,表达其个人的思考。这种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其主体意识的培养。

(二)给学生思考时间

虽然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其个人的思维的开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一般完全由教师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时间,使得学生不能及时地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理解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讲解知识之余,为学生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学生在思考后,也要鼓励学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实现课堂的

互动。

(三)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在单一的教学环境下,课堂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教师注重讲课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使得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一种畏惧,不能将自己的主动性发挥出来。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可以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教育情景来改善课堂的氛围。例如在学习一些人物层次较丰富的小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角色表演,对于一些已经成型的影视作品,则可以截取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再进行相应的课文教学,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加之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本身的优点,使得教学过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目前的很多大学中,较大比例的一部分课程是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完成教学的。但是高中可能由于高考的存在,不能做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完全互换,但是实践证明,刻板严肃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远没有那些亦师亦友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优秀。

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打破那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转向一种相互交融、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足够的文学知识储备,但是出于青春期的学生也具有属于该年龄段所特有的认知和情感体会,所以师生之间应该进行积极、平等的互动和交流,营造一个和谐的师生氛围,进一步实现教学的民主化。在这种宏观的良好环境的保障下,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以应试为目标的语文教学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所以高中教学体制的改革是必要的,尤其是语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此过程中,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探索、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等方法达到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这不仅对于语文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通过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可以为我国未来的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改进的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峰.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2]徐刚.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17).

[3]陈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张小磊,1981年生,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育教学。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