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之我见

2017-12-29 00:00:00岳晓丽
课外语文·上 2017年7期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破冰之旅。激发兴趣,破除“怕”字是关键。有意识地组织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口述、笔写是教学的重头戏。此外,还要抓住积累这根弦不放,再辅以方法的掌握并灵活运用,习作成矣!

【关键词】破冰之旅;兴趣;习惯;短句;随课微写;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甚至令一些学生谈作色变,也是一件令老师头疼的事。习作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语文教学的破冰之旅。作为语文教师,我只能迎难而上,深入探索,不断研究,逐渐积累了一些习作经验,以供同行借鉴。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破除习作的当头“怕”

(一)有意识组织游戏、培养兴趣

游戏激趣,屡试不爽。在习作启蒙教学中,努力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一开始回避提及“作文”二字,是有效方法之一。我在第二轮教学生启蒙作文时,就尝试了这一方法,效果颇佳。

例如教写《有趣的课间活动》时,我就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在课间时分组开展不同的游戏活动:女生踢毽子、跳皮筋、丢手绢;男生打乒乓球、拍皮球、掰手腕……一时间,课间活动热闹非凡,其兴趣不言而喻,为下节课的习作教学做好了有效的铺垫。

(二)有意识引导口述游戏过程、训练语言表达

上课时间到了,我就顺水推舟,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有序的口述课间活动的经过练习,同组伙伴相互补充细节,然后再上升到全班进行展示性讲述,并评分激趣。既循序渐进地培养并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也顺理成章地培养了表达能力。

(三)有意识指导笔录游戏过程、培养习作能力

完成了口头表达的分步目标之后,这一堂习作课就有了成功的保障。接下来只需顺势要求学生“我手写我的口述”,把刚才口述的课间活动经过详细地写下来,就可以了。

二、写短句,以避免语义含糊不清——习作的奠基

(一)从遣词连句开始,写完整而多变的语句

启蒙作文并非三年级才开始,作为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习作教学从学生的遣词连句就起步了。例如引导用“花猫”一词造句,就要求学生分别将“花猫”放在句中、句首、句尾等不同的位置造出不同意思的句子。于是,便有了“我家的花猫很可爱”“花猫捉老鼠很有意思”“我爱我家的小花猫”等形式多样的句子。有了这样举一反三的常规训练作铺垫,学生的语言就会逐渐丰富起来。

(二)写短句,少转弯,语义清晰

由于低年级学生词汇贫乏,表达力不够强,在习作时容易出现病句。我的经验是要求学生控制字数,尽量写短句,一句一义,少转弯,就可以避免长句难读和语意含糊不清的现象。例如:“王老师今天中午批评了张华和李小英星期一早上因争抢一本课外书而吵架的事,小英哭了。”我引导学生改写为:“今天中午,王老師批评了张华和李小英,因为她们星期一早上争抢一本课外书而吵架,小英后悔得哭了。”如此,经常训练,就会避免语句不通、语意不清的问题。

(三)随课微写与仿写,练好场景和细节的片段

随课文进行微写作,是训练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好方法,同时也是进行仿写和语法训练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训练的好时机。

例如:在阅读完三年级上册第四课《槐乡的孩子》之后,可组织学生按照第二段第一句描写槐花的片段来仿写《校园的桂花树》。孩子们就写道:“八月初,桂花树结出了千千万万的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银桂淡黄、丹桂淡红,还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有特色的句子或者标点的用法,去组织一些提升单项能力的训练。

三、积累生活,有的放矢写好作文——完成作文初级目标

(一)养成记日记的习惯

学生在正式学习作文之前,普遍都会经历:学看图写话(一年级开始)、写日记(二年级开始)的过程。这些都是学习写作的前期铺垫,前者是片段练习,后者是较完整的短篇习作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训练步骤。

(二)读懂题目和要求

读懂题目和要求,是写作的前提。初学写作,一般都是命题作文或者半命题作文。因此,读懂题目、明确要求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俗话说“题为文之眼”“题目是中心的最佳浓缩”,抓住了题目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突出了题目就突出了主题。

例如《找春天》一题,应理解为描写春天美景为目的,“找”就是一个影子、一种手段、一种观察方式及角度而已。此外,“找”还是一条线索,它牵连着谁去找、何时去找、去哪里找……

如此读懂题目,犹如抓住了作文的纲目,之后就顺风顺水、纲举目张了。

(三)设计好开头与结尾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凡事“工于发端,成于结果”。

常言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也是如此,好的开头应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这里仅列举几种,以飨读者。

一是开门见山开头法:直截了当接触中心,不绕弯子。例如《春游》就这样写:春天来了,到处花红柳绿。趁着晴朗的天气,我们去春游……

二是引用开头法:在文章的起始就引用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名 言、成语、诗句、谚语,可以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

三是场景铺垫开头法:文章开头就以场景描写作铺垫以此展现人物活动或故事发生的场所与背景。

四是肖像描写开头法:此法用于写人的文章。开头就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等特征进行描绘,使读者一开始就对人物的外形特征有所了解。

……

“教无定法”。以上所述,仅仅是我个人的教学拙见和小结,能够抛砖引玉,便是善莫大焉。“条条道路通罗马”,本人在此恭候各位同行的高见。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