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的教育在不断地进行深化和改革,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也在不停地变化。文章将分析当今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的相应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不论是在小学、中学都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而朗读则是语文教育中一项最基础的教学部分,朗读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这对于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我们片面地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最后只会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
一、小学语文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们有急切心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有很多老师存在一种急切的心理,他们不满足于小学语文教育以识字为主的目标,希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接受更多的语文知识,比如让学生知道并且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求快的心理以及“填鸭式”的方法只能说明他们没有真正地了解小学教育的目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完全掌握,流利地朗读课文已十分不容易,教师将额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甚至导致基本的教学任务—识字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因为学生学习字词的时间被教师强行压缩,得不到足够的练习,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却连基本的通读课文都做不到。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和朗读强制记忆,对教学效果并没有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
(二)学生缺乏朗读实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书本知识,在时间有限任务重同时又担心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的情况下,教师会直接略过课堂朗读这一环节。这样教师可能忽略了阅读给学生们带来的最直观、直接的帮助。首先,在学生都没有完全理解课本的基本含义的情况下,教师对课本中的词句解释、含义分析等所花费的时间都是无用的,即使一节课讲完了所有的内容,学生也会产生囫囵吞枣的感觉。久而久之,有些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其次,一次良好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安排教学课程,应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基本要求,但同时也需考虑到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来安排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识字量,降低对学生的文章含义掌握要求。
(三)课堂氛围不活跃
小学生还处在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教学的顺利开展会要求学生保持安静,动作规范,课堂气氛通常很沉闷,这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疑是打击性的。而且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以及老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导位置,学生对于老师的滔滔不绝几乎不知所云。一节课下来,老师已经口干舌燥,而学生还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教学效率低下。
二、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的方法
想要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就要改正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在下文中提出的相应的方法,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帮助,并欢迎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
(一)采用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朗读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对文章也不能深刻地理解,这是我们教学任务重的原因,但正因为年龄小,学生对世界上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采用形态各异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老师和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扮演妈妈,学生扮演小蝌蚪,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又能使学生对课文的故事脉络有更为清晰的把握和理解,做到了真正地寓教于乐。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也加强了师生交流,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为后续的教学安排提供便利。
(二)充分了解学生,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
我国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课本为基础,制订并修改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放松教学要求。课本是根据现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出的适用版本,参考了当代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以课本为基础。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制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另外根据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弱的特点,降低相应的学习要求,课堂上要求学生能用标准普通话流利地、富有感情地通读全文即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一定的耐心,引导学生朗读。有了完备的教学目标,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三)让学生实践朗读过程
传统的课堂已不适用现今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应将课堂中心归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朗读活动。教师要明白小学语文教育目的是给学生打基础,培养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一味地讲解教材并不会交给学生一个好的文字阅读基础。相反,朗读才是学生直观地自由学习文字、领略文字魅力的最好办法。朗读学习不仅是让学生体会阅读的过程,还需要教师通过听、说、读、写的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在以朗读为主的教学活动中真正理解文章含义,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制教学计划,以学生的视角分析语文朗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学生为基础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具体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实现小学语文教育快乐化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參考文献
[1]徐瑰瑰.从学生学习的视角看小学低段语文的朗读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4(3).
[2]孙旭升.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6).
[3]卢秀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J].学周刊,2013(11).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