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预习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

2017-12-29 00:00:00刘金真
课外语文·上 2017年7期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预习”这一教学环节,着重论述了从五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预习卡片,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自主;预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则要通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来实现。学习应该是学生自觉和主动的事。新课标也强调了要注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活动,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学能力。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们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

学生的自学能力从何而来?培养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提前预习,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调动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我市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也强调了预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预习时,方法过于单调,把预习理解为把课文读上一遍,标出自然段与生字词即可,最突出的问题是预习的有效性低。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精心指导,悉心设计

“预习”这个环节在中年级可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高年级逐步放在课前完成。学生升入三年级,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并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与步骤。

要想真正地让学生的预习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可以精心指导学生自主设计预习卡片,当然,指导学生自己设计预习卡片,要体现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我们可以让学生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

(一)读课题,想内容

让学生每接触一篇新的课文前,先阅读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来揣摩课文会写什么内容,脑海中会产生哪些想知道的问题,然后再读课文,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的差别。例如,在学习《花钟》这一课时,很多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问题:花钟在什么地方?花钟什么样?是用哪些花做成的?课文为什么要以“花钟”为题目……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查资料,明背景

教材中很多的文章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很难引起共鸣。对于这一类课文,我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一些资料,如在学习《小摄影师》一课时,让学生搜集高尔基的相关资料,了解他是位名人,更是位忙人,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到高尔基关爱儿童的伟大品格。

(三)初读文,扫障碍

这一步,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给文章标出自然段。在书上用不同的符号,标出生字、生词、多音字等疑难的地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看哪个字不好掌握,想一个好办法记住它们。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为下一步读懂课文打下基础。

(四)再读文,理思路

让学生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去读课文,这次读课文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预习后能悟出作者的写作思路,能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谈出自己初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五)细读文,静品味

学生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让学生再次静下心来读文章,画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想一想,这些词句好在什么地方)、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还可以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抄下来,等上课的时候交流。在这个环节中,还要鼓励学生通过默读思考,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见解,这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

以上五大步,对从哪些方面设计预习卡片做了一个大致的引导,教材中每篇课文体裁不尽相同,训练重点各有侧重,所以设计预习还要从教材特点出发。设计预习时要让学生注意体现不同体裁的教材特点,使学生逐步掌握预习各类文章的规律,具体到每一课,避免“清一色”“流于形式”,尽量使卡片最实用。如《第一场雪》一文中,作者运用一些叠词描写雪景是这篇课文用词上的一个特点。设计预习时,要求学生思考的内容要涉及:①找出文中的叠词,能按ABB、AABB、ABAB的形式归类整理。②想一想,作者运用这些叠词分别描写什么。③试着写出自己知道的叠词。

二、照顾差异,共同进步

学生在设计预习卡片时,我们老师要照顾学生的个别性、差异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做卡片的要求不要一刀切,不能固定。对于后进生要考虑到他们的能力,适当降低要求,使后进生预习时有事可做,而且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适当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他们所提的見解可以更有深度些,我们还可以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组学习,如对于古诗这一类型文章的预习,学习能力相对差些的学生,在设计预习卡片时,可以只弄清作者的资料,读通诗句,并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而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在设计预习卡片时,就要提出“弄懂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感情”这样的要求。

三、督促检查,及时反馈

有布置,就要有督促检查。学生的预习卡片做得怎么样,使用情况如何,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在小组及全班交流的时候,我们教师要多留心,及时表扬做得质量较高的学生,鼓励大多数学生,甚至可以定期对学生所做的预习卡片进行评比。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只要我们长期坚持,经常指导,让学生自主设计预习卡片,学生的预习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