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倾听习惯是小学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起来,倾听习惯一方面是小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小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倾听习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本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的教学现状做出以下几点探讨,以此提高我国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低年级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的教学现状
(一)小学生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能够维持在短短的20分钟以内,并且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智力发育等,其自身的控制能力不高,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很难有效地对教学内容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从而使得其注意力分散情况极为严重,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再加上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对孩子的学前教育极为重视,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进入小学开展学习活动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且语文的词汇量积累较多,从而在以认识字、学习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中,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对教师讲述的内容兴趣不高,从而容易在课堂教学中开小差。
(二)欠缺的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的强弱集中表现在小学生与他人进行对话时,是否会打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会在别人发言结束后,对其发言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小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较高,但是对他人发言内容的关心度不够,从而经常会出现在别人发言还未结束的情况下,有的小学生就抢着举手要回答问题。这类小学生并没有对其他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思考、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从而使得发言内容语无伦次、没有重点。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培养倾听习惯遇到阻碍的原因
(一)学生产生的阻碍原因
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在7—9岁,这个阶段的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好动、天真烂漫,且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提高,并在同龄人中有着极为明显的表现欲。但是低年级小学生无法对同一件事情集中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小学生在学习能力、个性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各不相同。例如,一些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教学内容兴趣较高,注意力会比较集中,但是遇到不喜欢的教学内容则注意力分散,且兴趣较低。也有一些外向型的小学生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评价,对他人的行为不关注,从而展现出一种极为自我的学习表现;一些小学生的性格较为内向,从而在语文教学课堂中,会偷玩小玩具、发呆等。另外,一些小学生对“倾听习惯的认识度不够”,认为只要认真听课,就是养成了倾听习惯。
(二)教师产生的阻碍作用
首先,教师综合素质的影响。在教学制度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提出,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要逐渐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依旧秉承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让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呈现出一种上下级的教学模式,影响着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小学生不愿意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教师进行沟通。同时,一些教师在倾听学生讲述的时候,并没有投入地“倾听”,没有跟上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式,表现出一种没有耐心的态度,使得倾听效果大打折扣,没有给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其次,一些教师在倾听教学中,目标设置不够明确。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倾听习惯的培养多数情况下都是集中在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中,从而使得倾听教学的效果不好。
(三)教学氛围产生的影响
一些小学已经发现了在低年级语文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想要改变这种教学现象。但是一些小学用力过猛,在教学氛围的营造上呈现出一种过于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把教学课堂布置得花团锦簇。虽然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刚上小学的孩子能够快速地融入课堂教学中,降低小孩子的防御心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课堂氛围容易影响到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一些小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反复关注这些“装饰物”,对小学生在课堂中倾听习惯的养成極为不利。同时,我国小学教育在改革过程中,放开了招生范围,使得一个班级的小学生人数严重超标,有些地区小学低年级一个班的学生数量达到了50—60人,使得学生之间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倾听习惯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首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得小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人生意义,要在教学制度改革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使得课程改革深入落实,以此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定位。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了知识的传递者,而实际上,教师应当是教书育人的批判分析者以及教学智慧的创造者。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对知识进行分析、评价以及评论,在与学生探讨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地对问题进行评析,并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他人的发言再进一步地做出评价,使得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师道尊严”始终对我国教育教学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在现代教育中,“师道尊严”压制着学生的天性,使得师生关系极为强硬,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极为不利;使得学生面对教师的心理压力极大,从而不愿意与教师进行心理交流;使得学生自信心受到压抑,在课堂中的表现欲较低;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倾听教师、同学的发言。因此,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打开心扉,愿意与教师分享内心的感受,从而建立自信心,提高课堂注意力,对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走下讲台,深入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环境中,和小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当小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采用和蔼鼓励的眼神凝视对方,在小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面部保持微笑,点头示意,表明自己正在认真地听这个学生的发言,给予小学生鼓励与支持,使得这个小学生的自信心被有效地激发起来,从而反作用到课堂中,认真地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
(三)改善课堂氛围
要激发小学生的倾听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的倾听习惯。例如在《乌鸦喝水》一文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化演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再提出相关的问题,如:乌鸦想出了什么喝水的办法?乌鸦最后喝到水了吗?让小学生自己主动回答问题,并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地倾听问题。教师可以在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对其他学生提出要求:现在大家都认真听,看看他回答得正确吗?这种方式对小学生的倾听习惯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学课堂氛围对小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的影响极为明显,固化、无趣的课堂氛围极容易使得小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降低学习兴趣,从而容易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发呆、神游的现象,对他人的发言不重视,对教师的讲述没有兴趣。因此,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积极地改善教学课堂氛围,激发小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对他人的发言给予的倾听注意力也不断地提升,使得小学生的倾听习惯得到良好的培养。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狐假虎威》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小学生先通读整篇课文,然后让小学生自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当结束扮演后,由小组成员对所有学生讲述自己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体会到的心得,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发言学生,并给予发言学生支持。最后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对这个发言学生的心得以及小组表演进行评价,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小学生的倾听习惯。
四、结语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战场,在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我国小学教育重视学生的倾听习惯培养。积极分析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的教学现状以及原因,从而总结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倾听习惯的措施,以此提高我国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推动我国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劉爱芳.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的策略[J].科普童话,2016(16).
[2]田晓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52).
[3]董茂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
[4]孙燕.叫醒孩子的耳朵——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J].散文百家,2015(4).
[5]黄金志.用倾听打开知识的大门——小学语文低段倾听习惯培养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3(4).
[6]张海娟.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3(13).
[7]俞正凤.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真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14(23).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