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旨教学,让文言文课堂新颖时尚

2017-12-29 00:00:00陈迎春
课外语文·上 2017年7期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文言文由于时空及学生认知能力等多重原因,对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直接制约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如何创新教学思路,让文言文课堂新颖时尚,充满生机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新颖;时尚;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部分教师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简单地讲解字词、文言句法,教学形式比较简单。然而,这种旧私塾式的教学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进行,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意识。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也应该面向现代化,焕发时尚的光彩,用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一、设计场景,拉近距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艰深难懂的文言文往往让他们感到乏味无趣,文言文词义、句法在现代社会已不常用,文言文体现的内容主旨也和现代社会有一定距离。为了减少隔膜感,教师可以围绕文本设置生活化场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

理解。

在教授《陈涉世家》的时候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语:“现在最流行的电视剧是什么,是《芈月传》,相信大家都看过,芈月原本是楚威王的女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嫁入秦國,成为王后。秦国大乱的时候,芈月借助义渠君的力量平定了秦国的内乱,并帮助自己的儿子登基,自己成了太后,二十六年后,秦国统一全中国,秦王嬴政成为始皇帝。只可惜,芈月虽然能够平定秦国的内乱,但是却不能保秦王朝永远昌盛下去。大家想不想知道秦王朝建立以后,又发生了怎样的内乱?这是一次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动摇了秦王朝的根基,但是这次起义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语从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入手,令学生的脑海中迅速出现秦朝的场景,很快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陈涉世家》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尝试以“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失败的原因”作为主问题,开始了文本的阅读。

将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流行话题结合起来,可以更快速地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对原本陌生的文言文产生熟悉感,自然能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剖析背景,微言大义

在文言文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往往会介绍一些当时的时代背景,但是部分教师认为背景和文本学习关系不大,介绍时只可浅尝辄止,否则会产生过度扩展的现象。事实上剖析文本背景非但不会影响教学,反而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的微言大义,促使学生读懂作者创作文本的真正意图。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刘禅上书的表文,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赤胆忠心。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从剖析文本背景入手分析,“诸葛亮在辅助刘备之后,实行了大量政治经济措施,使得蜀国渐渐变得强盛,和东吴、北魏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刘备死后将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认为自己原本只是南阳布衣,因为受到了先帝的赏识才能位极人臣,先帝知道诸葛亮为人谨慎,所以才将儿子托付给他,对他表示了信任。你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会如何做?他会独断专行还是会真心实意地辅佐刘禅呢?面对诸葛亮所提出的北上伐魏计划,刘禅会表示同意还是会对其心存疑虑呢?”这些问题使得学生对《出师表》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同时也引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更好地体会文本中诸葛亮言语之恳切,体会诸葛亮效忠蜀汉、平定中原的决心。教师还可告知学生《出师表》有二,分前后两篇,全面阅读两文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三国历史背景。

详细分析文本创作背景能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历史,同时也能促使他们领会作者创作文章的真实意图。这可以满足初中学生想要探究事物真相的心理,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三、语言生动,贴近流行

文言文字词中有很多词现代汉语已经不用,在解释这些字词的时候部分教师会让学生死记硬背,对于生性好动的初中学生来说过于枯燥,往往会令他们畏惧学习文言文。在解释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更为形象、生动的话语,令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文言文。

以《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的“既加冠”为例子,“加冠”是古代礼数,现代已经不用,在介绍“加冠”时可以用更生动的话语进行介绍:“我看见有同学戴着时尚的帽子,大家可知道在古代这帽子不是随便能戴的。学生毕业的时候要举行毕业礼,尤其是本科、硕士等学历的学生毕业的时候还要戴上帽子,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礼数呢?这叫‘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的时候就要来到宗庙中进行加冠,所以古人也将男人二十岁称为‘弱冠’。加冠之后就不是男孩子,而是男人了,就成年了,由此可见这顶帽子可不是随便乱戴的。”还可以围绕此词进行扩展:“男孩子成年要加冠,那么女孩子呢,也要戴帽子吗?女孩子成年叫及笄,满十五岁就能及笄,笄是一种古代的簪子。”在介绍古礼的时候和学生熟悉的“戴帽子、毕业礼”结合起来,贴近流行,更易于记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发起课堂对话,用具有时代气息、贴近流行时尚的语言讲解文言文,这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趣旨教学关注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生活性,让教学形式变得更为生动活泼,融入适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时尚内容,这可以让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展现独具一格的魅力。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