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贯彻以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乐学的语文课堂,从而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参与课堂,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以生为本;自主乐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最有利于学生进步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同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尊重学生的个性發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继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
效果。
一、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想所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当然,这一时期的学生敏感性较强,教师要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抗打压能力,让学生通过汲取知识去充实自己的大脑,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继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的提高。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各抒己见,描绘自己心中憧憬的校园生活,接着小组探讨一下自己处在那种校园环境中会做出哪些事情。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教师可以导入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去体会鲁迅先生的校园生活,最后和自己心中畅想的校园生活做一下对比,并根据自己对历史现状的了解试图解释一下不同的原因及导致这种情形发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深刻感悟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切身地去体会封建教育对于当时学生身心的毒害。
二、阅读巧妙引导,课外阅读延伸训练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主题的能力。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仅是对教材的阅读,还应该延伸到课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让他们爱上阅读,在阅读中进行反思和探讨。当然,要使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融入阅读中去,需要教师的情境引导,让学生在思考的环境下运用自己的阅读能力去解读作者的写作主题。例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 沙·秋思》这首元曲时,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红楼梦》中当林黛玉与世长辞时,贾宝玉的心境如何?”学生回答道:“宝玉悲恸欲绝,当了和尚。”教师可以通过他们俩的爱情悲剧来导入今天所学知识。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去描写当时的悲凄情景。即将枯死的藤树上一只乌鸦在鸣叫,作者骑着一头瘦骨嶙峋的骏马在夕阳下行走,这幅画面构成了悲凉、孤寂的画面,令人心生悲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的羁旅之思,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三、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情境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与内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去进行交流合作与探究,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才能。良好的教学方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要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认知自我的同时更好地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继而更好地去适应社会。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让学生进行情景再现。依据孔乙己几次到酒店喝酒的情形,让学生深入思考孔乙己被他人取笑时的心理以及这种现象揭示出的社会背景,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一些问题:(1)小说揭示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小说中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课文中为什么没有直接描写孔乙己被打的场景?文章最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作者为什么通过这种方式来传达?等等。教师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问让学生对课文知识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
四、准确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布鲁姆的教学观认为,一切教学行为都需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评价检验。教学评价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及时准确地做出评价能够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因材施教,学会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如学生课堂展示的评价、语言表达的评价、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评价、学生课后反思的评价,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乐观清晰地了解学生这段时间的学习掌握情况,继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学习《狼》这一课时,有学生进行分析:两只狼的相互配合和一些错误提示的引导表现出狼的贪婪和狡猾,作者通过对狼的描写,抨击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奸诈小人像狼一样不知满足,贪婪狡猾。学生对这篇文言文有了自己的认知,虽然认知并不是很全面,但却发表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赞美,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情。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评价行为,力求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综合上述,创建自主乐学的语文课堂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任务。它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采用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来汲取知识。教师要能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