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7-12-29 00:00:00罗峰
课外语文·上 2017年7期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学好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表达等能力。但是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学生的阅读能力仍需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情感的体会、语感的培养还需要提高。所以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尚需调整和改善,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本文围绕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从如何提高教师阅读教学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思维;高效;预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增强语感,为学生的语文水平奠定基础。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笔者以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如何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的能力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

一、做好阅读教学的意义

1.强化国家对小学教育政策的规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此标准说明了阅读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学生学习文章的表现形式。新课标要求,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育方法,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引导、指导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形式、情感传达和细节的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做出评价或者体会。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拥有比较好的阅读能力的学生有利于语言交流和审美能力的提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语言描述和语言鉴赏的能力,小学阅读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阅读能力的鉴赏,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课文是如何写出来的、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描述要写的主题等,这样通过阅读促使学生学习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再加上语文还有写作部分的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会逐渐提高。

二、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引导。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按照教学特点“满堂灌式”地把所有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受到限制,长期这样变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学习效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采用新课标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设计阅读教学活动的内容,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最后设置讨论环节,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

2.设置疑问,开展趣味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理解阅读的内容,把文字的东西在脑海中展现出美丽的景色,我们特别设置了针对课文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阅读兴趣,在回答问题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积极主动地欣赏作品,并且思考分析作品的一些写作技巧。例如我们在阅读《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前,教师先在多媒体教室中让学生看一些代表秋天的标志性图片。与此同时,教师再用一些描写秋天的句子描述这些图片,这样学生脑海中就会形成秋天的一些场景。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下问题:(1)想象以下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2)与我们认识的秋天场景有哪些不同?(3)课文描写北大荒秋天场景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教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把这些问题给解答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能够细心阅读,认真分析问题。

3.与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总体语文成绩。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借鉴文学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表现形式进行写作。按照这種方法,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学生会更加注重对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的鉴赏。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组织学生阅读《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分析描写风景的句子的写作技巧,并且描写出一处自己见到过的场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非常认真,在讨论的时候对场景的描写技巧进行细致分析,学习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的运用,在写作文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

学习过程中阅读技巧很容易学习,但是阅读习惯和能力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应该以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教师营造一个轻松、充满好奇的环境,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逐步学会阅读技巧。通过阅读技巧的不断积累,学生依靠自主性去探索阅读带来的愉快。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个好的阅读习惯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和以后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有的学生阅读时左顾右盼,难以静下心来阅读文章,这样只能对文章有个表面的理解。在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先静下心来,然后再进行阅读,并且每次阅读前都先静下心,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就养成了静心阅读的习惯。

3.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能够让学生认识世界,增加对感情的理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学生也会主动地跟着老师的课程安排去阅读,通过不断积累,逐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的能力。

四、总结

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和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于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课程内容,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