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学生书包里日渐增多的新书时,看到学生课间见缝插针读书时,听到学生上课发言时活泼、灵动的语言时,看到一个个学生的习作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时,我欣然!我坚信,同样是长大,有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孩子犹如插上飞翔的翅膀,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育方法;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面对小学阶段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如何让学生以书本为友,和博览同行,积极遨游书海,振翅高飞呢?于是我努力对学生课外阅读教学做了一些探索。
一、现身说法,氛围渲染,促阅读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向师性很强,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教师自己不以身作则读书怎么行?所以,平时我不敢懈怠,从一般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杂志到一些名家的教育随笔,从一些随性随遇的偶遇式的阅读到一些探究心灵鸡汤的阅读……拉拉杂杂,不一而足。我用阅读、思考保持我精神生活之流的清亮。我着意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同学们一起阅读课外书籍,每天下午上课前午读时间(我班美其名曰“开卷有益十五分钟”),我总是拿着精心挑选的读物到教室有滋有味地读起来,读完后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我的身教对于他们无疑是最有力的感召!
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小学生爱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而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银幕了,比如《三国演义》《木偶奇遇记》等,孩子们特别喜爱看。看电影电视对提高阅读兴趣很有帮助,把课外阅读与热映中的影视作品进行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今年,美国魔幻电影《爱丽丝漫游奇境》上映,我们一起观看了这部影片,也一起阅读了这本书,找出了电影与原著的差别之处。
二、创设条件,推荐书目,扩大阅读的广度
(一)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
我班教室前面有一个书柜,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图书,那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也有一些是我精心选购的。每天课间图书角前无论是席地而坐的还是站着的学生,他们的表情都是那么专注。为了保证学生每天有充足的半小时阅读时间,我在家庭作业上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这样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二)教师推荐书目与学生自由选择读物相结合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别林斯基语)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学生的辨别能力终归有限,每学期我都为学生精心选编“阅读书目”,这些书籍的内容涉及人文和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突出一个“博”字,在博览群书中奠定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保证学生阅读推荐书目的情况下,还让他们自己选择爱读的书籍,满足他们自我选择的心理需要。
(三)进行“图书漂流”,资源共享
如果一本书看完了,让自己的书来一次漂流旅行,和周围的同学彼此传阅、相互交换读物。这样不仅有效利用了身边的阅读资源,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彼此交流,分享阅读成果。
我班曾掀起读黑柳彻子作品之热潮,源头就是黄杜之胤同学阅读《窗边的小豆豆》并首先让书漂流,其间同学们不断注入“活水”:你一本《丢三落四的小豆豆》,他一本《小时候就在想的事》,大家把黑柳彻子的系列丛书翻了个遍。现在班里正刮起《美国寻宝记》风,就是田逸非同学让书漂流的。下课了,三五个同学凑在一起聊书中的内容,还时不时考我几个书中的问题,当我答不出时,那一副小老师的神气样,不得不使我满心欢喜。通过让书漂流的方式,学生读到种类更多的好书,视野也就更为开阔。我们还制作“漂流書签卡”,记录阅读人的姓名和阅读时间。一学期下来,看一看谁的书借阅的人最多,颁发“最佳荐书奖”。
三、教授方法,读出思考,挖掘阅读的深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老师只是生硬地向学生灌输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就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权利,要授之以渔。
(一)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王蒙说过:“我读书不仅用眼睛,还要用心,甚至用感觉读。比如说书里写到烟雾,我眼前仿佛看到烟雾,鼻子也闻到烟煤气味。”我告诉同学们,我们不仅要爱读书,而且要会读书,要读得更好、更有成效。读书时不能走马观花,草草了事,也不能囫囵吞枣,只看热闹,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把课文习得的读书方法、经验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如用不同符号画出关键语句,在书的空白处记录下自己思考的痕迹;把那些优美的词句、片段及时摘录在采蜜本上;勤于写读书笔记做内容摘要,整理阅读提纲,将书读“薄”;展开想象、推理,进行分析、评价,写心得体会,将书读“厚”……
(二)摒弃功利性的阅读,推荐研究性的阅读
我的推荐书目中没有作文选。虽然阅读作文选是提高学生写作的捷径之一,但综观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以作文选为主要读物,犹如长期吃快食面,刚开始或许新鲜有滋味,但日子一久,势必造成营养不良,学生也“望面生畏”。
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可以尝试着向学生抛出一些有研究价值且学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介绍一些阅读材料,指引查寻资料的途径,教给学生“做学问”的方法,让学生在研究性阅读中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学生有兴趣并会关注,我们就可以设计“中国飞天梦”的阅读主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得到长久的保持。
看到学生书包里日渐增多的新书时,看到学生课间见缝插针读书时,听到学生上课发言时活泼、灵动的语言时,看到一个个学生的习作在报纸杂上志发表时,我欣然!我坚信,同样是长大,有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孩子犹如插上飞翔的翅膀,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