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小学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观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为指导,探究其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期望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加涅;信息加工理论;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也使得语文成为其余所有科目学习的基础。正如一位教育大家所言:“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掀起了小学语文改革的浪潮,促使学者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展开了思索以及热烈的讨论。
一、信息加工理论概述
加涅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作为公认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与认知主义心理学派的折中主义者,在融合借鉴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格式塔学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该理论将学习的过程看作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过程,是学习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包括学习层次理论、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学习过程理论三大部分,其最主要特征是注重实际应用。当前伴随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尤其是应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和信息加工流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应用信息加工理论来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教与学的协调统一。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全面普及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也正处于转型过程中。这一过程整体上是良好的,但在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尽管当前国家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科学的教育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但受专业技能等方面的限制,很多教师仍不能在教学中平衡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法仍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其次,素质教育提倡创新,但创新不应流于表面。有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了创新而创新,片面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忽视了实际教学效果;再次,当前很多学者提及大语文观,将语文同其他学科、日常生活、社会实际相联系,改变了传统的学科本位现象。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具有特殊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其基础的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以学生所学指导教师的教并促进学生的学,以期形成合力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信息加工理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一)信息加工理论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启示
关于教学目标,加涅提出了五成分目标,规定了行为发生的情境、习得的性能类型、行为的对象、学生应用性能采取的具体行动以及作业有关的工具限制或有关的特殊条件。于是在此基础上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分为言语信息、心智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机能、情感态度五个部分。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这五个方面。笔者以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第一,注重对语文知识的教学,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通过刺激、诉诸学生学习目标、复习等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讲解课文《匆匆》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生词的教学,积累出现在课文中的词语;第二,注重学生对概念规则的应用来解决问题。实际上,学生能够选择与运用正确的规则来解决特定问题是在教学目标设计时的预期行为表现。例如可以要求学生模仿课文进行仿写;第三,动作技能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汉字、准确朗读文字资料表达思想;最后要求学生在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时能够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态度,真正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二)信息加工理论对教材分析研读的启示
教师首先要了解教材及其编写意图,再确定教学方法、目标、环节等。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以课程标准为纲认真研读教材、参考书,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使教材立体化、结构化。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教师要明确教材中哪些内容有利于实现知识目标、哪些是认知目标和运动目标、哪些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北京的春节》时可以适当跳出课本的范畴,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帮助学生回忆不久前春节的情形,同时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春节的由来以及世界各地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信息加工理论对教学资源整合以及教案撰写的启示
当前,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资源变得更加广泛丰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报纸、杂志、网络、视频、音频等也是良好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及教学的不同阶段来认真选择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现在网络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学习变得更加多样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例如前文所讲的关于春节的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歌曲,春节相关的纪录片,动画片等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的机制,把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认为学习是由习得与使用信息共同构成的。该理论极好地解释了学生课堂学习以及教师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形成合力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容翠.有效教学的内在标准:过程、质量与结果——基于R.M.加涅的学习理论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7(2).
[2]苏桂芬.加涅信息加工理论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
作者简介:孙晨艳,女,1993年生,江苏苏州人,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