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知识的传授一直被重视,而情感教育却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无论学校,家庭,都或多或少的忽视了内驱力,即情感对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反观当今的教育,学生的情感素质和教师的情感教育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问题的解决不仅要求师生的努力以及学校的关怀,同时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学生正处在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逐渐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因此初中时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严重的叛逆期。虽然学生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依然存在思想觉悟与行动未能有效结合的现象,这就造成了行为上的脱节,而此时就亟须情感来助力教育。
因此,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不断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家庭的配合。与此同时学校也应给予大力支持,积极组织教师情感素养培训及学生的情感教育活动,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的合力。
一、教师主导
(一)教师应提升自身素质及人格魅力
思想品德课本身是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在初中生个性发展以及塑造完全人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情感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能有效促进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是对学生情感素养的培养和激励。在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角色就是教师,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良好的思想品行体现着人民教师伟大的人格力量,这种品行也会形成榜样效应,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教师的品行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还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重视,懂得在师生之间搭建起爱的桥梁。我们之所以说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因为它能够让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享受坦然的沟通,真诚而温柔。对于教师素质,最基本的莫过于其专业性,相信每一位教师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但是,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电子产品已经十分普及,人们的生活也逐渐由解决温饱转变为注重享受。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要将终身学习的观念落实到每时每刻,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无时无刻不展现着其人格魅力,教师得体的言行举止,高尚的道德水准,超凡的心理素质等也都是其人格魅力的体现。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与学生拉近距离,增进沟通。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三课“珍爱生命”这一部分,如果教师将生命的可贵性以及如何对待我们的生命等知识点教授完毕之后,进一步发掘关于情感教育的线索,那么这将会是十分精彩的一课。可以引导学生由生命联想到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给我们爱,给我们安逸的生活,并且不求回报的付出与欣赏我们。同学们在感动中领悟到父母的不易。与此同时,教师应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尊重与孝敬父母,触动学生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这就实现了在教材中深入发掘情感素材的目的。这是思想品德课与情感教育完美结合、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运用,勤于运用,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
(三)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表达真情
也许我们曾经遇到过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以专业,专心的精神浸润着每一位同学。但是又好像每一位老师都有所不同。当上课铃响起,我们就会看到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三尺讲台,可是过了一会儿,就有大部分学生昏昏欲睡了,没睡的同学也似乎乘着歌声的翅膀在教室以外的天地里神游。然而,记忆中似乎也有这样的老师,他们总是充满激情,学生会被其幽默睿智的言谈逗得捧腹,也会因为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而更愿意去接受新知识,新想法,完全不会出现想去教室外神游的欲望。语言是教与学的桥梁,一句激励的话语,一句暖心的关怀,都是表达感情最真诚、最直接的方式。枯燥的说教一定不及声情并茂的演绎,教师如果能把讲台当成“舞台”,那将是一次华丽的蜕变。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因为它不仅诠释着教师的教养,还能深深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运用语言的艺术能够更加完美的诠释真情,学生也易于接受和吸纳。
二、家庭助力
(一)培养孩子拥有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反应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自信心使人勇敢、果断、谦虚,也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拥有自信的人,能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它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指引人们迎难而上,挑战自我。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内容主题,如果说学校的教育可能起到50%的作用,之后的助推就一定需要家长的配合。很多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自信心对于其成长的重要性,就会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鼓励孩子,敢于放手让孩子面对挑战。然而也有部分家长忽视对这方面的培养。因此,没有意识到自信心重要性的家长一定要行动起来。首先,要多讲鼓励的语言,仔细观察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会发现孩子的进步和优点,而不是打击、批评与嘲讽。其次,多鼓励孩子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其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设立小而容易实现的目标,就好比那伸伸手就能够到的桃子。进而循序渐进的设置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目标,目标不宜设置得过高,一旦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就会使孩子产生失败感。最后,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光芒,并且用行动带领他们走向自信的国度。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责任,也是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的重要部分。
(二)引导孩子建立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理解和感受对方的心灵世界。思想品德八年级的教材中,就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板块。其中包括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等人交往的过程中出现了冲突和不愉快要如何处理,如何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等内容。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育主题中包含着建立同理心的部分,这同样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首先,家长要有对同理心的认识,自身需要有这样的情感认知,要懂得尊重、理解和帮助他人,进而影响和教育孩子拥有类似的品德。其次,“父母要懂得指出他人的痛苦,引导孩子站在他人的视角看问题。从而让孩子理解他不好的行为导致他人出现不好的体验。”在培养和爱护孩子的过程中施加如此干预,孩子才能够明白他人的痛苦是自己造成的,并因此产生惭愧和后悔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引导孩子做出补救。比如,如果孩子打了其他的小朋友,父母要做的就是跟他面对面地静下来交流,问问他如果是其他小朋友打了他,他会不会痛,会不会不开心。这样,在日复一日的督促中,孩子逐渐地就会建立起同理心,父母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最后,在孩子产生愧疚情绪的时候,一定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让孩子明白这不是羞辱,而是只要能改正就值得称赞的道理。
(三)增强对思想品德课学科的重视
家长往往会关注语文、数学等学科,对思想品德学科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其中原因有很多。首先,国家在课程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首先就应具有道德和法律意识。而思想品德课恰恰是培养学生这方面意识最为专业的学科。我国处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父母更多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往往忽略了思想品德这一科本身对孩子身心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家长的不重视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对各个学科都要一视同仁,切莫忽视塑造孩子美妙情感的思想品德课,要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与孩子进行沟通和提醒,使其产生“这节课很重要,我要认真学习”的信念,从而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更好的自我塑造。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实现必然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和大力支持,因此家长要增强对思想品德学科的重视。
三、贵在实践
(一)思想品德课应开展情感教育体验活动
实践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行为。思想品德课的体验活动往往是助人为乐、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等公德和责任心方面的,将情感教育融入学生的社会实践中,能够使学生对于情感的理解更加深刻。例如,可以通过给妈妈洗脚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亲情,让亲子关系更为融洽。特别是在初中这个特殊阶段,初中学生正处在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已经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因此初中时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严重的叛逆期。虽然学生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依然存在思想觉悟与行动未能有效结合的现象,这就造成了行为上的脱节,而此时就亟须实践中的培养与塑造。还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游戏培养学生的友情,让孩子明白团结合作的力量。
(二)教师应激励学生将情感教育付诸行动
一直以来我们都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拿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育来说,教育形式大多都是书本和口头上的。因此,很多道理和知识学生都懂,但是不一定按照所学的去做。比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关于公德心的内容。“路边有很多的垃圾桶,生活中有很多的环卫工作人员。我们每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一次,就让工作人员减少一次弯腰的动作。那些工作人员可能是你的父母长辈,也可能是别人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们绝不应该破坏环境不尊重劳动人民的成果。”每个学生都听得进去,也懂得这样的道理,可是一旦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可能有些学生会觉得扔一次没什么的,下次不扔就好;有些认为反正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会捡起来,我扔在路上了也无妨;还有的孩子可能觉得垃圾桶和他的距离太远了,真是懒得跑过去……诸如此类。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有很多,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举例子,并且设置活动作业,让孩子由学习到理解再到运用,通过与家长的配合共同达成既定的目标。
(三)学校应对教师进行情感教育培训学习
学校方面应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培训学习,通过学习,使思想品德课教师掌握情感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各项能力以及如何将思想品德课与情感教育融会贯通的方法,真正实现情感教育在课堂中发展,在课堂中深入,在实践中培养,在生活中运用的目的。
情感教育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的支持、教师的努力、家长的助力同时也需要学生的配合。我们永远不能忽视情感作为内驱力对人的作用,思想品德课与情感教育的有效结合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尝试和学习的东西。
参考文献
[1]余健.提高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兴趣的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张娴.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教育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3]徐志远,龙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机制和规律[J].思想教育研究,2011(4).
[4]杨建昌.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J].新课程(上),2014(4).
[5]姜萍萍.思想品德课对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影响[J].新西部(理论版),2017(14).
作者简介:石佳,女,1993年生,蒙古族,辽宁阜新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学科教学:思政。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