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使语文教学摇曳多姿

2017-12-29 00:00:00池云珠
课外语文·上 2017年11期

【摘要】语文教学的创新,首先是理念的创新,其次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最后是教学内容的创新。只有创新,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可能变得富有情趣,摇曳多姿。

【关键词】语文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最容易忽视的恰恰是语文。原因就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呆板单调,教学内容陈旧繁琐,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要改变这种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创新!语文教学只有紧贴生活,从实际出发,创造崭新的模式,融入鲜活的内容,使学生觉得语文学习兴趣盎然,摇曳多姿。

一、创新,首先是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一)树立科学的“语文”观

语文,应该是大语文。它包括语言语法、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写作、口语交际等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与写作。所以,教学内容的配置、教学模式的选用应以此作为着眼点。

(二)树立科学的“目标”观

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紧紧围绕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组织教学。

(三)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面对全体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顾及各个层面学生的实际情况,要顾及各个层面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学生学有所得,学而有益。

(四)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必须注意每个人的个性品质,要看到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殊才能。通过评价,发展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努力使每一个体的自我得到充分发展。

二、创新,重要的是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设置各种情境,创新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设计流动型的座位。当要讨论或开展竞赛时,就让他们分组来坐;当要进行情境表演时,就让他们采用半包围的模式,如上戏剧单元时就采用这种方式;有时为使他们更好地进行讨论,还可以让他们自由组合来坐。流动型的座位可以更方便学生开展多种活动,还能增加其新鲜感;第二是使教学过程增加美感。对于感性思维明显强于理性思维的中学生来讲,富有美感的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所以,在上语文课时,可以营造一个美的环境,如借助音乐、绘画、朗诵、表演等手段,或者是教师用包含感情的富有语文特质的语言来使教学过程增加美感。如《苏州园林》一文,可以在课室挂几幅苏州园林的图画,课前放一小段越剧小调,再让两个学生配乐朗诵一首事前准备好的咏叹苏州园林的诗歌,学生边听边想象苏州园林的美,让学生沉浸在一种深厚的文化氛围中,沉浸在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中,带着美的享受学习课文。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电教手段,给学生展示苏州园林的画面,用深含渲染力的语言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层面再来体验苏州园林的美及作者语言的美。最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对苏州园林的印象画成图画,再现出苏州园林的美。学生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能力。

(二)教学方法不拘一格

语文课要进行创新,应该从实效的角度考虑,从学生和上课内容的需要出发,采用灵活教法。笔者常用的方法有:

一是换位反思法。上复习课时这种方法就很实用。可让学生假定自己是老师,从老师的角度反思这个单元主要学了什么?应该掌握些什么?培养些什么能力?再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照反思:自己做到哪些?哪些没有做到?怎么办?然后,再让他们按照单元要求,以老师的身份设题。学生可以当老师,心里感到既激动又自豪,就积极地去想去做了。这对巩固单元知识效果非常好。

二是教师献“丑”法。就是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出现,假装无意地把一些错误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指正。这种方法适用于解决学生屡禁不止、屡犯不改的问题。如错别字问题。如果老师能写段文字,文中故意写上学生平时经常写错的字,然后展示给学生,请学生“雅正”。好为人师是人的天性,更何况是给自己的老师当老师呢?学生就会热情高涨地给老师指出来。

三是竞争教学法。主要有分组竞赛和个人擂台赛两种:分组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擂台赛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就要看内容的需要了。如需要讨论的内容多则用分组竞赛,如《斜塔上的实验》的学习,引导学生分组就课文内容质疑,就作者的观点进行讨论,然后比一比哪组所提的问题最多,最有针对性、最有价值?各组赞成作者的观点吗?而对于不太难懂的内容则用擂台赛比较合适。教师可就字词学习、文学常识、内容理解、手法运用等几方面布置学生做好当擂主的准备,上课时先由教师随机抽号产生第一个擂主。擂主上台摆擂,由其他学生提问攻擂,谁难倒了擂主谁就是新擂主。这种课的课堂气氛一般会高潮迭起,好戏连连,学生自然学得好,学得乐。

三、创新,还设置科学的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只要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的,紧扣现实生活、社会生活的内容是科学的教学内容。作为普通的语文教师,教材的选择我们没什么自主权,但我们可以从实际出发灵活增加一些内容。如可以选取一些时文美文给学生阅读;可以选修课的形式给学生搭建拓广知识面、发展个性特长的舞台;可以和学生一起,选取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我们还可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就“环保与污染”的问题上课文实践活动课,开展环保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报告。

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之一,不管怎么说,语文教学不应该出现单调呆板、令人学而无味学而生厌的现象,语文课应该是富有情趣、摇曳多姿的。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创新还是创新。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