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堂离不开阅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习惯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更加重要,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效率,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兴趣、创造条件、指导方法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通过阅读来习得文化知识、培养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有益于育德、有益于明史、有益于励志、有益于启智,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和潜能,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来说培养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好坏足以影响其一生的学习生活,是促进孩子心智成熟,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却有一些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大量的时间被荧光屏抢走;家长对于购买课外书籍不理解,不支持;老师没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等等。本文针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出了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进行语文习惯的培养,首先应该从激发兴趣开始。语文教师要起带头作用,多读经典作品,多接触报纸、图书等。教师重视读书,学生才能爱读书。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语言质朴生动,内容引人入胜的读物,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使学生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同时在选择读物时一定要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过于简单将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过于难就会使学生抗拒阅读。因此,难易适当、投其所好很重要,有利于增强小学生阅读的信心,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把学生领上阅读之路。
另外,利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也是效果非常好的。小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好奇心强,都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当听到老师要讲故事的时候,个个注意力集中、精神抖擞。这时语文老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的故事,将把学生带入一个或奇特,或惊险,或有趣的情感世界里。教师也可以在讲故事过程中设置悬念,当学生期待大结局之际,老师可以选择停止,告诉学生故事情节交错复杂,越往后越精彩,要想知道后来怎么样了,请学生读原文,这样必然激起学生“想读书”的欲望。
二、创造条件
第一,创设实体情境,丰富图书资源,营造读书文化。在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加深感受和理解。在教室环境布置上,张贴一些名言警句,有效利用班级的后黑板设置好书推介窗,推荐给学生一些优秀的书刊;设置一块读书心得栏,展示学生的读书心得。丰富图书资源,可以在班级设置图书角,保证学生有书可读,营造读书氛围。
第二,营造模拟情境、想象情境。根据内容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使学生能够通过声、形、色来直观感受教材的情境,加深理解。或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进行分角色表演,关注人物的命运,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三,安排阅读时间,制订阅读计划。努力为学生提供阅读时间,可以每天早晨安排20分钟的晨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还可以在每节语文课前利用5分钟时间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的活动,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全班学生随机抽签进行,可以读一段、背一段,不限内容,充分利用好学校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
三、指导方法
第一,学会概括、学会积累、学写读后感。阅读后,掌握内容讲的是什么?这是对学生读书的深层次要求,实现“不为读书而读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描述所读内容的梗概,培养学生学会总结归纳。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摘抄下来,作注释,写评语,培养学生养成摘录的习惯,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后感”的“感”是因“读”发的,走马观花地读,哪能有“感”?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鼓励学生认真阅读,启发学生写出读后感。
第二,科学阅读。培养学生常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养成一边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要从低年级就教会学生怎样使用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着重培养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当学生在阅读时碰到生字或不理解的字词时,借助工具书自己就能解决,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必须从小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教师应该给予指导纠正那些不良的习惯,掌握科学正确的阅读技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说明了书籍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也是终身的宝贵财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培养意识,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在培养过程中,语文教师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小学生从小就做一名爱读书、多读书、好读书的人。
参考文献
[1]罗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J].魅力中国,2017(32).
[2]何爱萍.浅谈小学语文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发现:教育版,2017(6).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