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抓手。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以为,教师需要强化指导、巧于点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阅读水平。
【关键词】语文阅读;超越文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透过上述信息不难发现,引导学生带着激情和投射主动感知去认识文字,在咬文嚼字过程中悟出深邃思想和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在融入文本中体验此中的情境、角色,就需要学生跳出文本、超越文本,站在文本之上的高度审视文本,听出“弦外之音”,悟出“言外之意”。
一、融入文本咬文嚼字,打开理解大门
语文阅读是一场咬文嚼字的品茗,是基于阅读者对语篇文字的一种深度理解和体验。融入文本中进行咬文嚼字,能使学生在不断深入阅读感知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从文字背后摘录出相应的有效词汇,能使学生在聚焦重点过程中深入理解。
融入文本的咬文嚼字,就是学生与读者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在指导学生阅读《春》时,不妨根据第一段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进行研读探知,让他们在主动梳理相应的认知感知过程中强化识记运用。引导学生从“盼”字入手分析其中的心情,让学生在了解饱含期待与喜悦的心情基础上多给学生相应的支持和引导,让他们从急切的心境中找到其中不可多得的理解之情。遵从学生的自我理解感知,不妨引导学生从东风与春天的关系来体味其中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围绕“脚步近了”运用拟人手法来展现其中的作者喜悦之情。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整体理解感知后,可建议他们就春风、春草、春花等描述的特征,鼓励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角度深入了解描写的重点,以此帮助他们深化整体理解。
以文字的解读为方向引入,可给学生更多自我理解和实践体验的机会,帮助他们在不断抒发心灵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顿悟之感。从文字探析其中的背后故事,能使学生在进入作者的“个性”领域中获得不一样的认知感悟,从而探出更多的“象外之象”“境外之意”。这样的理解使学生在探析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二、头脑风暴深挖细究,悟出言外之意
从学生的认知深处多提出相应的话题,鼓励他们在主动深挖细究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内容,定能使他们在不断优化整合相应的资源中产生丰富的思维灵感。头脑风暴般的叫喊,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产生别样的感悟,让他们在逆向思考过程中主动融入此情此景,不断深化阅读理解感悟。
关注语篇中的精彩点,多给学生自我调整与修正的机会,定能使他们的理解感知更加丰富。如在学习《相见欢》时,不妨请学生多朗读几遍,多在大声地吼叫中找出相应的表达切入点。很多学生在初次朗读过程中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品味得不够深入,仅仅从个人家破的角度来对作者表示同情。在找出学生的难处后,不妨请学生设想:倘若你就是作者,从一个万人之上的皇帝沦为阶下囚,会有怎样的感想?结合这样的理解,要求学生带着神情朗读,从“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体味被监视与囚困的苦楚。很多学生通过对“锁”字的一语双关的豁然开朗,认为作者的愤懑交加、后悔不已、难言心头……都应该具有。学生在联想和想象过程中体味出了亡国的离别之苦,也正切合了作者的深深表达之情。
头脑风暴的深挖细究,能使学生在逆向思考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深刻认知,能使学生在深入感悟过程中听出弦外之音。多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探究内容,让他们在备受关注过程中不断深化认知,使他们在主动跟进合作探究过程中获得深度体验。
三、由此及彼画龙点睛,画出哈姆雷特
阅读就是有指导的创造(萨特),也就是说阅读带有一定的主观投射意识。依据作品内涵的多义性与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则是阅读中的重中之重,值得深思。
由此及彼的联想,在紧扣关键的地方进行点睛,更能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如在《背影》教学中,可根据父亲在车站帮“我”买橘的身影,不妨请学生抛开作者的描述进行自我表达,让他们主动说出自己的心声。有的学生认为,这样的背影臃肿笨拙,但正是这样的“丑”使我们从中获得更多丰富的感知,那就是掩藏不了父亲对我们的深爱之情。有的学生则从人物出场的时机中感受到此刻的父亲不仅是为“我”买橘,更是让我获得了深深的教育,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等等。这样的点睛,不仅能使学生享有更多的话语权,更利于他们在深入揣摩中深化感悟。
多给学生联想的机会,帮助他们在主动圈画过程中找出重点,更能使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多给学生更多尝试的机会,能使他们在找出心中的哈姆雷特中生成更多的深刻认知,满足其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总而言之,阅读需要用心,需要学生跳出自我约束的“井底之蛙”,需要学生在跳一跳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惊喜和妙计。让阅读归位,不妨多请学生主动研读文字,找出背后的故事与精彩,更能使学生享有话语权和表达权。唯有高起点站位,让学生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多给学生读法指导,定能使他们有所发现,获得更多的深度感悟和真切体验,而这一切都需要学生跳起来阅读。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