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阅读感悟策略探微

2017-12-29 00:00:00陈道利
课外语文·上 2017年11期

【摘要】初中学生阅读感悟,需要教师施以引领策略,需要教师从语文学科课程的特点去施以引领策略。新教育实施以来,教师不再对学生阅读感悟进行灌输,多在思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悟。如何在新教育实施中施以引领学生阅读感悟策略,本文所思考的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学生;阅读感悟;引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语文教学效果日益凸显,学生个性化阅读感悟教材文本,在一定的阅读感悟中得以充分体现。回味平时的阅读教学,自感趣味无穷,当教师的引领促使学生去个性化阅读感悟,那教学课堂则是那样的充满活力,教学课堂焕发出一个个学生的生命活力。现将自身平时的实践拙于笔端,权且抛砖引玉。

一、引领学生老老实实读书

学生读书,在前面冠之于老老实实,并非笔者之个人创造,而是对名家教学格言的利用。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不仅是上海语文教学界的一面旗帜,在全国也是很有影响的。先生曾在年事已高的时候执教《愚公移山》,整个教学即已学生的读去贯穿于始终,学生对文言词汇的理解,让学生读着解决;学生对文言句式的理解,由学生读着解决;学生对愚公移山事情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也让学生去读着解决。令听课者颇为折服的是,一切让学生读,一切问题的解决就在学生的读中。先生是这样实践的,也是这样凝练的。先生有弟子咨询,先生比较直截了当地这样说:“教会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看罢先生朴实无华的话语,感到就是那样的充满道理,而且还充满哲理。没有学生的读,甚至是多读,那学生感悟从何而来?那当是永远的不得而为之。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变成了我的座右铭,也在某种程度上变成自己的真实行为。让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应当不限短文和长文,也应当不限文学和非文学作品。让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其老师也不能是旁若无人,心里要有学生。不管怎样的文本,窃以为都有老师示范读的必要,尤其那些抒情色彩较浓的文学作品,事理关系之逻辑意义极强的文本,更需要教师能够范读。

二、引领学生踏踏实实悟文

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悟,需要有个性化。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比较忌讳的当是浅表,也比较忌讳的当是望文生义或者就是相当程度上的断章取义。从如此之意义上说,引领学生踏踏实实感悟文本是相当重要的。让学生踏踏实实感悟文本,亟须解决的问题是,形成学生整体进入文本的良好习惯,形成学生由浅入深感悟的习惯。现在人们都在思考先学后教的问题,都让学生去做前置性的学习,笔者也多在先学后教中做比较充分的尝试,但效果甚微。为什么如此?大都是学生的先学还多是教师提纲挈领式的学生先学,根本没有学生比较自主地自己整体介入文本。这样的感悟,虽然学生是有所感的,但不是源自于学生那踏踏实实之自己感悟的。所以,当今的语文教学需要力劈这些不良现象,必须求得真正意义上的踏踏实实。求得真正意义上的踏踏实实需要做的事情比较多,但也需要掌握住根本。初中学生阅读感悟的根本是什么?窃以为需要对文本进行相关字句的落实,让学生去做字斟句酌的字句落实,可以让学生能够借助文本通向语言世界。有专家称,语文教材文本中的篇篇目目可以说是美甲胜天的富矿,这就比较有意义地告诉人们:语文教学不能去做表面文章,应当让学生多静下心来进行思考。如教学《最后一课》,让学生在整体介入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做前后文本联系阅读时,让学生抓住韩麦尔先生所板书的“法兰西万岁”进行感悟。学生所能感悟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也是相当具有个性意义的。学生以为“法兰西万岁”是韩麦尔先生的期待,是韩麦尔先生在学生心灵播下的种子,是韩麦尔先生爱国情怀的集中体现。

三、引领学生真真切切创新

平时的阅读教学,人们是很少引领学生去创新的。因为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初中学生阅读感悟创新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也没有让其阅读感悟创新的必要,当然学习时间也不允许教师去做引领学生创新感悟纷繁复杂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观念是极其片面的,甚至就是严重错误的。从创新理念的角度去思考,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不仅仅有必要,而且就是相当的可能。我们也从相关名师的教学课堂得到充分的启示,名师们的课堂,关注学生,激活学生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越发使得教学课堂是焕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其实,只要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课堂经常引领学生真真切切创新阅读感悟,教学课堂将会是那样的越发“不可收拾”。如教学汉乐府的《木兰诗》,不仅仅让学生去领悟木兰在“将军百战死”前提下“壮士十年归”的雄壮美,去领悟木兰在“可汗大点兵,木兰无长兄”前提下“代父从军”的雄壮和柔情美,还让学生能够比较创新地进行感悟。学生在充分感到当今社会形态的具体特征后,在充分感到自己生活幸福和安稳的前提下,对是否需要弘扬木兰这位古代女英雄的精神进行相关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在思考中出现着意见和分歧,尤其多数学生认为社会安顿,没有弘扬雄壮之美的必要。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必要?让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辩。学生的争辩十分激烈,虽然正反双方还一时难分胜负,但有一点是比较肯定的,大家的争辩其真理已经开始越辩越明。学生比较普遍地感到:现在是和平稳定的,但战争的因素还存在,必须弘扬雄壮之美;现在虽然没有战争,但地震之类的自然灾害还在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当地震发生后,人们都发扬雄壮之美的精神,将会减少被地震吞噬生命的人数。

参考文献

[1]张光璎.打好基础,终生受益[J].语文教学通讯,2017(9).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 ,2007.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