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知识及信息量的提升,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作为人类文明象征的阅读活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而且以不可替代的优势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单纯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平台,只有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才能够让高中生们的阅读量不断扩大,身心素质和文化修养不断提升,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生;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细致引导,激发兴趣
(一)引导阅读,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读书没有兴趣,那么他的阅读能力就不会提高,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再与老师进行交流与互动,把自己的想法、观点以及对阅读内容的独到见解尽情地表达出来,找到阅读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同时加强阅读指导的娱乐性,做到寓教于乐,寓乐于教。而在老师的阅读指导过程中,需要严格贯彻教学原则,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完善,让学生能够融听、说、读、写于一体。因为不论什么样的课外读物,其中总会有它最吸引人或感动人的部分,比如在《见字如面》的阅读中令人潸然泪下的片段,《朗读者》里叫人心之向往的情节等等,老师可以把这样的精美字段在课堂上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怀,找到那种身临其境、如痴如醉的感觉,从而更加喜爱课外阅读。
(二)创设环境,引起读书欲望
为学生创设一个安静优美的读书环境,对于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是非常重要的,而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图书室,比如在教室的一角创建“读书角”,可以放置一些青少年喜爱的读物、名著或诗词,还可以用教室的墙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灌输的工具,让学生自己对墙壁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让教室充满文化气息,学习之余抬头就可以学到一两句文化经典或名人名言。这种环境创设,还可以让学生对阅读保持永久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高品质的书籍资料,因为这样的读物不但制作精美,而且还融品位与趣味于一体,更符合现代高中生的思想情趣,能够让创新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意无意地为学生讲解一些课外读物的故事片断,让大家对这样的书籍产生好奇心,渴望通过阅读得到故事的整体情节,更好地激发高中生的阅读欲望。
二、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用写作引导学生的阅读思维,达到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以读助写的目的。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老师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快,就会把一些写作的方法及策略直接告诉学生,虽然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学生理解的时间,却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禁锢,让他们走入老师所给的套路中不能自拔,没有自己的创意,更缺乏写作的主动性。而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教学模式入手,把学生的思维还给他们,让他们在写作时自己进行文章的构思,然后再根据提纲去搜集写作的素材,这样不但可以使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更能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思路和喜好去进行课外读物的选择和阅读,达到文章出自阅读素材,却又通过组合、创新,使之有了新的面貌,可谓层层递进、精彩纷呈。
比如可以让他们从最简单的题目入手,找到议论文题目的一些特点,然后让他们总结出来:通常带有“论、谈、说、评”等字眼的题目是议论文,如《谈理想》《说“安”》等,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对题目的理解,而找回自己的思维,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有了定义,然后才能对论题进行深入的认证,比如在遇到《论一枝一叶一世界》这样一个议论文的题目时,学生就可以从自己日常的体会中去搜集一些资源,诸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等,他们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量和信息量运用微观生物的变化去解释大千世界,去论证细微之物其实就是这个世界的缩影。这样的论述会显得更加生动有力。
三、意会言传,升华情操
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而要想让这些文学信息更好地铭记在学生的脑海中,就必须要时时温习。因此,可以教学生做文摘卡片,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把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优美词、句、段进行记录,这样就可以为写作储存大量的素材,更能够为交流提供更多的材料。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而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一定要能够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为他们创造更多进行交流的机会,这样才能够让大家把阅读后的心得和体会说出来,更有益于信息的积累和共享。另外,还可以为学生创设进行演讲等阅读活动的平台,让他们在讲感受、说心得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意会言传、升华情操的目的。
四、结语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信息掌握量已经很大,他们已经拥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也有了自己的思想,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只要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外阅读指导工作中发挥领路人的作用,就一定能够让学生爱上阅读,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素养水平,达到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翠翠.大众传媒环境下高中生课外阅读指导[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1).
[2]赵继莲,李锐锋.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J].东方青年教师,2011(4).
[3]莫琴琴.高中生课外阅读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科学教育研究,2006(9).
[4]陈婷婷.科学读书——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J].读与写杂志,2012(6).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