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教育活动中,阅读与写作两者间具备不可分割的关系。读写结合作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最佳方法,以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工作经验,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对初中语文一体化教学进行研究,以期起到提升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一体化;教学;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初中语文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语文课堂教育活动中应用读写一体化教育方法,有助于将阅读与写作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当前,如何开展读写一体化教育活动已经成为教师群体广泛热议的话题。
一、开展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基础课程,具备传承文化功用,主要由语言与文学两个要素构成,语言需要表达出来才能使人理解,而文学需要借助阅读与书写来呈现。要想不断提升语文知识学习效率,必须要掌握听说读写的基础技能。只有真正掌握阅读写作能力,才能更好学习其他知识。在课程教育中,若是将阅读与写作区分教学,既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又无法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初中教育阶段,学生正值青春期,对一成不变的教育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通过有效开展读写一体化教育,使学生正确认知阅读写作的价值,配合课堂教学的创新,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提出的读写一体化教育模式,实质指学生在阅读语言素材中寻找写作创新点,在写作中进行语言积累,更深入地探索语文知识,由此我们可以得知,阅读与写作两者具备不可分割的关系。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法也是课改大力倡导的新方法,对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具有一定帮助。
二、现阶段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工作开展情况
读写一体化教学,简单说是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侧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化。从现阶段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依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工作中更为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心想要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导致语文教师需要大幅度削减阅读写作教学课时,用于背诵古诗与测试练习。即便开展了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也未能充分发挥出读写一体化的教育作用,在教学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学生经常听得“云里雾里”,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间接制约到课程教育质量。同时,教师对于阅读素材的选择也缺乏合理性,只是一味选择与考试有关的知识,理论性太强,许多学生表示不能真正了解文章的主旨与思想。此种教育活动不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且会导致学生越来越不重视写作。
三、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合理开展阅读教育,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阅读,作为语文课程教育中关键内容,在开展课堂教育活动时,教师必须要认识到阅读教育对学生学习发展的作用,通过有效创新阅读教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强化学生语言解析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应用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精心选取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阅读素材,保证阅读素材的学习难度与学生的了解能力持平。如此一来,学生可以自主解析阅读素材思想与内涵,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一探究竟,无形中实现阅读教育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在选取阅读素材过程中下足功夫,为学生提供善于理解的文本,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按照素材写作结构进行模仿,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
素材。
利用阅读教育扎实学生的写作素材,是开展读写一体化活动的第一步。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剖析文本背后的寓意,揣摩作者的想法。同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解析阅读素材的框架特征,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使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探讨阅读素材的写作背景,准确把握人物3eb43cbde1f4597afd381b028e64f9a0描写或景色描写的技巧。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我们家的男子汉》这一课时,文本素材自身的写作形式很有特色。每当阐述一个全新话题时,作者就会有意重新起一个段落,主题十分鲜明。学生可以从文章中多个标题了解到作者作为一个男孩子对食物的兴趣。男孩对于食物非常有耐心,并愿意为此动脑筋。文章塑造了男子汉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人物性格进行分类,并鼓励学生分析标题的排列顺序。文章小标题为学生提供了十分明确的阅读方向,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与效率,使其迅速进入到语言情境中。借助阅读教育,为学生讲述科学有效的写作技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基于阅读素材的结构特征,教师可以尝试鼓励学生自主归纳写作技巧。部分学生表示:“在描写人物时,使用设定小标题的形式可以使作文变得更加整洁清晰。”还有一些学生则表示:“作者对于自己父亲的敬佩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我下次也要这么写。”由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收获,既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促进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活动的有序开展,又进一步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以写激趣,巩固阅读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读写一体化旨在将写作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传统语文教育活动中,许多教师认定需要将阅读与写作教学区分开来,逐一攻克教育问题。但是从实践教学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教师需要将写作与阅读教育结合在一起,利用模仿写作的训练活动,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与结构的掌握,深入到文字世界。以阅读内容为切入点模仿句式结构,归纳文章的叙事手法,使用多种表达手法叙述事件,烘托文本氛围。在写作教育中,要求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侧重展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最后一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制定“最后一次……”主题活动,与本课所讲知识具有许多共通点,引导学生关注一些与写作、文本相关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时更加深入地解析文本内容。文章主人公小弗郎士年龄与班级学生十分相仿,具备许多共通点。如讨厌学校,讨厌课本,害怕被老师提问等。在学生掌握文本思想后,教师需要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人物,以他的口吻续写故事。在学生写作文过程中,将“最后一次”与“日常生活”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最后”二字,使作文更加符合写作要求,真切展现出学生的想法。当学生能够准确阐述学习想法时,将可以全面理解掌握文本内涵。
(三)双管齐下,强化基础技能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法,旨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准确选取作文立意,灵活使用多元化的写作手法,充分展现作文语言的风格,从根本上发挥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要想真正开展好阅读训练活动,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过程中体验作者的情绪变化;在写作过程中灵活使用多种叙事手法,在训练中将其技巧迁移成写作能力。只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建立独树一帜的读写风格与技巧,才能保证读写学习质量,从而不断提升语文读写能力。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马说》这一课时,教师需要首先请学生回顾自己所遇到的有关怀才不遇的故事,并总结以下此类作品的叙事手法。随时翻看自己的摘抄本,结合生活经验从众多素材中选择最佳的话题。通过有效开展读写一体化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了解到什么样的资料值得借鉴,怎样写出令人称赞的作文。借助读写一体化教育,充分展现教育功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注重执教能力的提升
在语文教育活动中,读写一体化教育方法的应用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执教能力。教师必须要具备十分专业的执教能力,精选阅读素材,引导学生深度解析素材内容,使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写作技巧。同时,定期开展针对性写作训练,注重对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为其指出解决方案。在解析教材文章时,教师需要依据素材事先制定阅读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剖析素材,对文章的中心句与重点词语进行标注,依次为故事线索绘制树状图,绘制过程也是学生回顾学习知识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学生学习表现时多使用激励性语言,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其积极参与到训练活动中,从而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四、结语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整合阅读写作素材,从多个视角入手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转换教育思想,深度挖掘阅读素材与写作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高静.有效构筑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课堂[J].赤子(上中旬),2016(24).
[2]刘海霞.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的探究[J].新课程
(上),2017(6).
[3]张明彬.浅谈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6(12).
作者简介:李倩,女,1978年生,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