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目标。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本文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角度探析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促进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对日益发展的新社会,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能够根据环境突破思维定式,敢于打破传统规则,真正成为出色的新时代人才。因此,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不仅满足了素质教育理论对学生“会学习”的要求,也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新知识。良好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要讲究培养方法,近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内容与学生一起共同设置教学情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在当前阶段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是为未来的工作生活夯实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进一步印证了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而培养较强的学习力、创造力的关键则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本质上看,加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力。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力求通过科学教学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动脑,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学会迁移学习方法,让学习更轻松更快乐;对教师来说,通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够更准确理解知识,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初中学生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缘于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根据教育心理学了解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自主独立有较高的需求,需要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只肯定自己所认同的标准答案,要求学生机械式接受标准内容,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语文教师要从根本上理解素质教育,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发表看法,不能忽略学生的意见,要根据客观理论依据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语文教师应不断转换教育者的多种角色,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思考,在课堂上发表有见解的言论,避免简单的一问一答的互动方式。
(二)开展情境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课程中开展情景对话、情境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语文课文多数包含故事情节,教师应当在学生了解文中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情境表演,通过表演文中的对话、情境,引导初中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主旨、主要内容。台词设计、肢体动作到服装道具、配饰等细节,需要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完成课题活动。完成情境表演过程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想象力,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在学生组织表演活动时,教师应发挥指引作用,如让学生带着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进行情境表演,不仅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方式表现课文内容,同时能够进行大胆创想,延伸出不同版本的后续情节。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联想思维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中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并不少见,在课堂上恰当使用不仅能调节课堂氛围,增加教学活动的愉悦性,也能促使学生理解文中深层次的含义,利于学生对课文有正确的理解。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播放有因果联系的几种事物视频图像,让学生进行因果联想;也可以比较事物的相似之处,指导学生采取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方法,由A事物联想到B事物,激发联想思维能力,逐渐形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不能盲目听从,不断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师要奉行民主的做事原则,对学生提出的异议要持鼓励态度,应客观对待学生提出的看法;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对知识有正确、客观的看法,培养他们大胆求新的思维能力。在鼓励学生求新、求异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正确看待人类智慧,不断完善自我知识,依据深厚知识正确批判、审视观点。
三、结语
语文教学要在学生当前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将学生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玮玮,李继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4).
[2]罗可松.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3(36).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