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通篇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利用美学的原则来体现出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中通过美与丑、真
与假、善与恶的对比,使情节更加丰富,更能深刻表明作者的思想。本文对《巴黎圣母院》的对比手法及其形象体系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对比手法;形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在《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美丑对比手法,使人物表达得更为细致,具备很强的艺术效果。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更体现了社会不同力量之间的斗争,充分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以表明作者对丑与黑暗人物的批判,从而展现其艺术美感。
一、美与丑的对比
在《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中,爱斯梅达拉与卡西莫多算是两个极端,雨果多次在书中描述爱斯梅达拉的美貌,将其形容成美丽、纯真、善良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作者不仅描述其外表美,对其内在美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爱斯梅达拉乐于助人,敢于同恶势力做斗争。其中有一段内容描述甘果瓦误打误撞进入了“圣地”,将要被处以极刑,是爱斯梅达拉不顾一切将其救了下来。另外,卡西莫多在作者的笔下是个极其丑陋的男人,当他受到严厉的处罚时,也是爱斯梅达拉为其送水解渴,都充分表达了女主人公高尚的品性,使其成了作品中美的典范。除此之外,弗比斯也具备良好的外表,但其内心与外表恰恰相反,属于一种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作为皇家侍卫长的他,手握大权,却拥有严重的私欲。对于女性,他总是喜欢玩弄,所能给予的只能是欺骗。作者通过对爱斯梅达拉与弗比斯的美美对比,体现的是少女的外美与内美,而批判的是弗比斯这样的外美内丑形象。
反观卡西莫多,不仅外表丑陋,身体上还有很多的残疾,包括驼背、耳聋、跛脚等,在未遇到爱斯梅达拉之前其内心比较丑陋,是爱斯梅达拉用善良、真诚感动了卡西莫多,使其内心的美好逐渐展露,当克罗德要处死女主人公时,是卡西莫多奋不顾身地救她。虽然没能改变结局,但使卡西莫多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死明志,将自己的内在美充分地表达了出来。作者在进行人物刻画时,通过对爱斯梅达拉、卡西莫多、弗比斯这三个人物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刻画,赞扬的是心灵美的圣洁,批判的是弗比斯这样空有一副好皮囊,而缺少灵魂的人。
二、真与假的对比
实际上,《巴黎圣母院》主要是围绕爱斯梅达拉所展开的爱情故事,通过女主人公命运的曲折来展现不同的人生阶段。并对其身边的四个男人进行了叙述,对其中存在的真情假意进行了对比。由于每个人对爱情的态度不同,故事发展的情况也存在一定差距,对此,本文以弗比斯、甘果瓦与爱斯梅达拉之间的爱情对比进行了分析。
甘果瓦是一个比较有才华的青年诗人,但其命途多舛,有一次误入“圣地”,将要受到最为严厉的惩处。在这种情况下,是爱斯梅达拉主动出手救下了他,为了保护他的安全,宣布与其结婚。但这仅仅是一种保护手段,却使得甘果瓦信以为真,想要与爱斯梅达拉真正结为夫妻,可被女主人公拒绝了。甘果瓦虽然满腹经纶,但其内心浑浊,自私自利,一直无法得到少女的真心。两人出双成对,虽有夫妻之名,但无夫妻之实,使整个婚姻处在真与假的转换中。爱斯梅达拉先后经历了多次磨难,可当其受难后,甘果瓦却无动于衷,只将“心爱的羊儿”救了下来。这对名存实亡的夫妻根本经不起考验,感情的虚假注定会给少女带来伤害,更加凸显了甘果瓦懦弱、自私自利、不知回报的败坏品性。
如果爱斯梅达拉对甘果瓦是假爱,那么她对弗比斯绝对称得上是真爱,也是少女唯一真爱过的男人。弗比斯虽然长得英俊潇洒,却自私轻薄,时常玩弄女性。他对爱斯梅达拉所表现的“爱”仅仅是占有,只是逢场作戏,当少女被陷害而受到生命威胁时,他为了保全自己而甘愿牺牲少女。他们之间的爱仅停留在性爱层次,而非真正的爱情。作者通过对爱情的真与假进行对比,反映不同阶层的行为、特点,对弗比斯这种纨绔子弟进行了强烈的抨击。
三、善与恶的对比
我们所处的世界本就是平衡的,虚实相伴、善恶相生,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巴黎圣母院》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美学原则,突出的是人性之间的区别。同时,也用了很多的善恶对比,使人物形象体系更加鲜明。反映的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以期实现人道主义。
整篇小说以爱斯梅达拉与克罗德之间的矛盾为出发点,对其所代表的阶层矛盾进行展现。爱斯梅达拉所代表的是劳苦的人民群众,代表的是光辉、圣洁的善良形象。当人们面对不公、不正时,少女总会用善良之心来解救他们。反观克罗德,他是统治阶级的典型代表,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就是黑暗、恐怖、欲念,为了自己的私欲,不顾他人的死活,使当时的社会笼罩在黑暗当中。身为副主教的他,与王权相勾结,在权力的支配下,处死了自己最想得到的少女。通过少女善良与克罗德的丑恶进行对比,暴露了统治阶级的黑暗与残暴。卡西莫多为了自己的信念,在死前惩治了养育了他多年的克罗德,使人性得到了解放,最终使善良战胜了丑恶,体现了劳苦大众敢于反抗的精神。也正是这一对比,点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的主题思想。
四、结语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巧用对比手法,通过对爱斯梅达拉各个人生阶段的对比,表明了不同阶层人民存在的矛盾,并用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对比,突出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无道,赞扬了女主人公这样善良、高贵的品质以及勇于反抗的精神,使小说增添了艺术美感。
参考文献
[1]白洋.简析《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形象[J].才智,2015(9).
[2]王建丽.美与丑的对照——《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塑造[J].小说评论,2013(S1).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