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减负的号召,对于家庭作业的要求有了更高的凝练性、实践性以及创造性。在众多教学者的思考下,对于家庭作业内容的把握有了更深的认识,设计合理、科学,依据学生的差异性,思考不同阶段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但对于家庭作业的形式有所忽略,对家庭作业与家庭教育的衔接有所忽略。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家庭作业;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如今,对于新课改要求中小学生进行减负这一行为,许多家长甚至部分老师或是置之不理,只顾学生的学习成绩;或是理解偏差,直接让学生放松学习警惕,认为减负就是少留作业或者是不留作业。对于留作业,也只是把作业作为手段完成检查学生学习状况的目的。显然,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偏离新课改初衷的。一个老师,能不能通过家庭作业,让学生轻松度过空闲时间而达到减负的效果,是一个老师对新课改的态度问题,而一个老师能否通过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轻松的同时完成他的学习目标,则是一个老师的能力问题。
一、对家庭作业的认识
(一)建立不同小分队
如今,很多老师对于家庭作业的对待方式多停留在留什么、怎么检查、注意什么的层面上。比如山东青岛上海路小学的一个老师就批判了部分家庭作业过于单一,缺乏设计;批改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现在,由于我国人口依旧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在未来的十年或二十年间,小学生的数量将会有一个大维度的跨越,因此,大班上课仍然是一个重头戏。一个班里五六十个学生,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智力发展水平,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同样的家庭作业就会产生五花八门的效果。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在最近发展区内最好的发展状态,就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再给学生留不一样的作业,这样对好学生来说不仅不会浪费时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有一个拔高,对知识的理解有更深的层次;对那些学习稍微困难的学生而言也不会因为作业太难而彻底放弃作业,对于他们,可以给他们留一些稍基础的知识,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巩固和掌握知识,这样不仅能促使他们更深层次地记忆知识,也能让他们的自信感爆表!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高低将好学生与学习困难生成功地区分开来。学习能力包括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判断力等,比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就是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会由形象思维逐渐转变为抽象思维,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因此,在老师让学生完成作业前,他会告诉学生方法和技巧,也就是相应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能力的辅助下顺利地完成作业。比如当一个老师给二年级的学生讲鸡兔同笼问题时,这种问题的题干中文字量是相对较大的,因此,在处理这方面问题前,他首先要教会学生阅读。再比如当一个老师在给六年级学生讲圆的时候,他想让学生了解圆,就需要将学生领进圆的世界。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与圆相关的事物,然后再对它们进行探索研究。因此在这之前,老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不仅是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为了在实际中应用知识。
二、对家庭作业认识的不足之处
除了对家庭作业的内容给予重视外,对于写作业的形式,我想也是一个重头戏。所谓家庭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在家庭中完成的作业,既然这样,那家庭作业与家庭教育之间就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俗话说,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兴趣爱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就此观点,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提及过,想要办一所家长学校。当家庭中有文化的氛围后,这种氛围会感染 到孩子的性格上,浸透在孩子的血液中。相反,一个家长每天无所事事,没事时再来一个家暴,打个麻将,斗个地主,那可想而知,孩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学到的是什么。伟大的心理学家班杜拉曾提出过观察学习理论。他曾将儿童带入一个房间,房间里一个成年男子正在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过后,他们将儿童独自放入房间内,发现儿童也会同样对充气娃娃进行拳打脚踢,由此可以证明,儿童的模仿力是超出我们所想象的。因此,在儿童面前,营造一种怎样的气氛就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脾气秉性和兴趣爱好。这就好比伊拉克儿童喜欢扮演执行枪决的场景,而佛堂里的小和尚就会每天念经、一心向佛。所以,家庭作业完成的前提是在一个融洽、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进行的。此外,如果家庭作业的形式突破传统的题海战术,而是和家长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家长作为一个陪同者,作为一个共同进步者,同时也作为一个看护者、监督者,不仅能在和孩子共同完成作业的时光中加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减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代沟问题,同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够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尊和骄傲,从而让作业做得更好。在彼此共同的作用下完成作业,而获得成就感。这样,学生不仅增强了对作业完成的兴趣,也能够在和家长的沟通之中复述知识,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整合。当知识从儿童嘴里,以儿童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时候,那说明他是真正掌握了。
三、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家庭作业的理解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家庭作业尽量要在一个多方面、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也就是说,学生完成作业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圆满的精神生活。有些家长就会很疑惑一个问题,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在回家后,十分钟、二十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自己家的孩子却需要一个甚至两个小时,而取得的成绩还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智力背景的不同,是圆满生活的不同。换言之,学生有没有在一个积极的、自发的状态中完成作业。而这种积极、自发地完成作业,依靠的就是学生的兴趣。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家庭作业应多以动手为原则,老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情境中,而这种情境要能在课外继续蔓延,就要依靠课后作业给予一定的帮助。比如在给二年级的学生讲解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章的“克和千克”这一节知识时,老师就需要在课后作业中为学生搭建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这时,老师留的课后作业就可以是:小朋友,回家后,用秤称一称家里的遥控器有多重,50g的大米究竟能装几碗,大家回家观察一下这些大米在做成米饭后,他们的重量有没有发生变化。而此时,他们的体积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在这种观察下再继续让学生停留在数学情境的思维中,让他们将物体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在脑海中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请爸爸妈妈一同帮助宝宝们完成那些动作稍微复杂的实验。而不是一味让学生去抄定义三遍,将鸡的重量、鸭的重量、大鹅的重量……一一背下来。
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稍微大了些,对待事物的逻辑思维也好很多。所以对于他们而言,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思维的培养。再比如老师在讲解五年级上册第六节“多边形面积”时,就要培养学生图形转换的能力。比如要计算梯形的面积时,除了公式法,还可以利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它理解为几个图形的拼凑,可以探索出多少种拼凑的方式。而不是告诉学生面积公式后,就去让学生一味做练习,做完书后的练习做课外的练习。这样的题海战术只会让数学慢慢淡出学生的世界,而学生因此不仅浪费了重复练习所占用的时间,也慢慢磨灭了学生最开始想要学好数学的激情。除此之外,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到了课后作业完成时间的问题。在他看来,要将作业留到早晨上学之前来完成。而前一天的下午要留给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参与各种劳动,去观察大自然。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学生思维记忆最好的时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梳理知识。如果将作业留在第二天早晨去完成,那前一天夜里也肯定不会出现为了完成作业而开夜车的现象。保证了足够的睡眠质量,才能够保证第二天的学习效率。这和如今我国在教育改革中所提到的现象貌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于过重的课业负担会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国家规定,要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改革中还提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而对于这一规定的做法,苏霍姆林斯基早就为我们做好了规划,那就是合理调整作息制度,做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符合儿童智力发展的、迎合儿童兴趣爱好的活动。
四、对于家庭作业的优化策略
(一)对老师的要求
1.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老师在上课时就要想办法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情境中。课后,学生脱离该情境,就有可能产生知识断片的情况。那想要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保存下来,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情境保存下来。也就是说。课后作业要根据所学内容的情境来设定与所学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情境,将书本中的练习变成实际中的练习。课堂上,让学生保持与老师的对话;课后,让学生保持与教材编者的对话。时刻营造一种乐学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地自主探索。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被带入情境的前提下,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在学生获得一点儿发现的时候,老师要给予学生指引或者肯定,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自尊和骄傲。当学生获得一定成就的时候,他会因此而感到兴奋,这就给他继续探索下去增加了动力,从而激发了他具有创造性的萌芽,让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二)对家长的要求
1.家长要正视家庭教育。有些家长会觉得我有能力把我的孩子送进全市最好的补课班内,让孩子在那里完成家庭作业,而自己却没有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有些家长则思想依旧比较保守,认为只有学习好才能有好的出路,只有拿高分才能有一份好的前景,于是把自己曾经没有达到的知识境界施加到自己子女的身上。课后,当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时,家长会为他们踏尽所有书店,只是为了让他们做遍所有题型,不仅占用了属于孩子本身的自由时间,而且超负荷地为孩子施加压力,他们还在认为自己正做着对的事情,本着历尽千难万险、只为还他一个美好明天的态度,最后却亲手葬送了自己孩子的五彩童年和未来人生。最后,就剩下一批以散养态度而著名的家长。任凭天高地厚,只为孩子开心。回到家里,零食玩具不计其数,手机iPad任其挥霍。对于学校问题不管不问,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我想他的学习就好像老黑熊掰苞米,掰一个扔一个。不禁为这种家长而感到汗颜。
2.家长要对家庭作业给予配合状态。有些作业或许需要家长的帮助来共同完成,这时,家长需要倾听孩子对这一天的学习汇报。不论他是对了还是错了,家长都要有耐心、爱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感受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此外,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回家当小老师,家长做起小学生,在孩子讲述时也是他在对知识进行梳理的时候,当他再次把知识讲给家长听,就是他将知识输出的时候。这时候家长要带着对他的鼓励、赞赏和期望,与他共同完成他的学习任务。当然,与此同时,家长也应该与时俱进,多阅读,多思考,用知识的力量来照亮自己与孩子共同进步的道路。
家庭作业不仅是学生在家里去完成的任务,更是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这要求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努力完成,将以往以对号和错号评论的作业转变为生活的真谛,让学生在快乐中追求卓越,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利用家庭作业来拉近他与知识的距离,时刻迸发着求知的激情!
参考文献
[1]张敬.分层作业设计在小学数学课后布置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1).
[2]薄秀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D].课程教育研究,2015(31).
[3]范会勇.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
[4]瞿葆奎.教育学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李蕴聪,女,1993年生,满族,辽宁大连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研究生在读,小学教育专业。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