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诗情画意

2017-12-29 00:00:00梁孟
课外语文·上 2017年11期

【摘要】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体系中,诗歌教学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系统学习语文知识,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注意突出诗歌中所营造的诗情画意,以期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解决初中语文诗歌教学问题

对当前我国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合理开展诗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探索,但是也必须清醒认识到,现行诗歌教学活动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严重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不足之处

对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障碍,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严重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信心的强化。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板书教学仍然是主要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无法深刻感受诗歌的意境,对诗歌诗情画意的理解必然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诗歌过程中对诗歌进行过度解析,过于关注诗歌中某一词或者句子的应用,忽视了对诗歌意境的营造和诗歌情感的传达等,限制了学生对诗歌方面知识的深入学习。同时,这种过度肢解诗歌的教学方法也会严重影响教学生动性和形象性,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应该正视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教学改革措施,有效促进诗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优化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意义

在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对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进行适当优化和创新,能够进一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深入学习诗歌方面的知识提供相应辅助。首先,优化诗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强化。教师有意识地对诗歌教学进行优化,能够让学生深切体悟诗歌艺术的魅力,并且在诗歌赏析中产生与作者的共鸣,激荡学生的心灵,深化学生对人生的感悟,促进学生精神境界的进一步提升。其次,优化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能够增强教育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初中阶段所涉及的诗歌往往具有明显的教育属性,学生在学习诗歌过程中对诗歌进行深入解读,能更为深切地感受到诗歌中的启示和教育性质,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对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进行优化创新,也能够促进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深入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探索中实现对诗意语言的积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对个体生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切实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见,对初中诗歌教学进行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能够对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知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塑造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诗情画意”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诗情画意”的塑造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只有保证诗情画意的有效传达,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辅助学生对初中语文诗歌方面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探索。

(一)诵读——品悟诗歌之美

初中诗歌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组织学生诵读诗歌,能够让学生品悟诗歌的韵律美,进而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诗情画意。基于此,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对诵读教学的重视,让学生在语调和轻重音的变化中感受诗歌的情感内涵和神韵,让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流淌诗韵。

例如教师在对《乡愁》一诗进行教学讲解过程中,就可以适当渗透诵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在具体诵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不断调整诵读的语气、语速以及语调的轻重缓急等等,在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或情感表达不够到位的地方,教师可以适当引入诗歌背景解读,深化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在诵读过程中将诗歌情感充分表达出来。此外,为了辅助诵读教学的开展,让学生更好地品悟诗歌意境,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配乐朗读,真正把握诗歌的韵律,感受诗歌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鉴赏——让诗歌变得简单美妙

鉴赏教学是诗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师开展诗歌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诗歌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并将鉴赏教学作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在鉴赏解析中完成对诗歌文本内涵的理解,形成对诗歌遣词造句的系统认识,让诗歌真正走入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诗歌进行分析,在鉴赏中把握诗歌的语言艺术,并且通过对诗歌中不同词语使用情况的把握和情感内涵理解,对诗歌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进而逐步攻克学生的学习难点,促使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语文诗歌过程中能够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效。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对《再别康桥》诗歌进行学习和探索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针对诗歌中的词句进行鉴赏,并明确不同词句在诗歌中的特殊意蕴,辅助学生对诗词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在具体教学流程中,有部分学生在鉴赏诗歌时提出了质疑:“诗人在诗歌中对柳树和倒影进行描写,为什么不直接使用柳树和倒影等词语,而是要采用金柳和艳影,特别是艳影,其中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吗?”结合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探索,并从炼字的精妙处感受词语深切的情感,如在“轻轻”“悄悄”“沉默”背后真挚、热烈的情感,感受诗人内心深处的眷恋。这样学生对诗歌的鉴赏效果就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系统学习诗歌方面的知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诗歌是语言艺术,要积极开展鉴赏教学,感悟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让诗歌教学变得简单美妙,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想象——贴近诗歌形象

初中阶段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现代诗歌往往表现出语言高度凝练的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想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需要借助想象教学完成对诗歌整体意境的把握,进而贴近诗歌形象,促进诗歌情感的传达,保证初中语文整体教学效果。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尝试引入想象联想教学法,辅助诗歌教学的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以《天上的街市》为例,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如“如水月光下,城市的街道在沐浴着点点星光,天空高远,在万籁俱静中,诗人站在窗边,看远处灯火阑珊,看城市的街道和天上的星空渐渐融为一体……”在想象中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形象,在丰富课堂内容,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诗歌教学效果。

三、结语

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深入学习,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在当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十分有必要加强对教学活动的重视,并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期能够真正突出诗歌教学中诗情画意的营造,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对语文诗歌方面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徐玉洁.品现代诗,做诗意人——浅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6(2).

[2]齐瑞霞.语文课,在诗意中徜徉——浅析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7(20).

[3]马萍.绽放“诗情画意”,快乐学习古诗——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5(22).

[4]王勇.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教法和学法——唤醒心中的诗

意:“古诗词”吟诵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6(2).

作者简介:梁孟,1975年生,广西北流市人,研究生学位,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