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残疾人教育意识,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残疾人教育发展的弱点之一是残疾人教育不受政府重视,尚未晋升为重要位置。残疾人教育投入和收入不对等,投资回报没有保障。此外,残疾儿童的父母或残疾人的家属不重视残疾人的教育,生活保健和治疗费用比投入学习更有效,更能发挥作用,这些想法严重妨碍残疾儿童的获取知识和健康成长。
资金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设备缺乏,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差。残疾人与投资教育的水平远远落后于正常人的受教育水平。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投资成本低,设施陈旧等,严重影响的残疾人的教育水平,阻碍了残疾人教育的正常开展。
(二)就业范围窄环境差,就业服务机构不健全
残疾人由于自身身体的缺陷,文化水平低,导致了就业面狭窄。只有少数行业,如手工编织、特殊教育、网络销售工作愿意接受残疾人;同时遭受歧视和非正常待遇,受同事嘲笑,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大多数残疾人的工作,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残疾人工作单一,环境恶劣,不可变的工作环境加重身心负担。
残疾人就业服务力量薄弱,服务质量差,大多数福利机构和就业中心的员工都很年轻,缺乏耐心,工作不积极,缺乏专业知识,对残疾人的态度不好,服务技能不娴熟,不能为残疾人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
(三)残疾人生活保障力度有限,生活质量较低
最困难的弱势群体是残疾人。有调查显示,人们的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加快,政府继续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支持下,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但整体生活质量水平还较低,我国人均收入不足1万元人民币,加上由于疾病导致的残疾,长期遭受身体和心理的不公平待遇,遭受强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残疾人生活质量极低,幸福指数低。
残疾人易受伤害,易患疾病或遭遇其他不幸。他们没有足够能力承受和解决此类困难,大多数靠亲戚朋友支持,或政府救济保障来维持生计;大部分福利企业的残疾人就业或自营职业,其收入低于治病开支。
(四)康复工作的思维偏差,服务专项资金匮乏
在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中,目前倡导的是重度医疗护理意识,对那些残疾程度不是特别严重的人,不重视不管理。而且政府相关部门只重视经济发展,追求GDP增幅,认为残疾人康复工作是费力不讨好的活计,这种思想导致对残疾人康复工作意识淡薄,投入力度小,使得一些残疾人士或家属从未听说过康复一词。这种思维模式逐渐得到了我国残联工作部门的重视,正在逐步加以纠正。同时,残疾人对康复服务的认知度不高,残疾人康复服务普及率低,使残疾人不了解康复服务的意义。
残疾人现有资源和康复需求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残疾人需要康复,但只有极少数人能享受到康复服务,康复的需求量很大,残疾人康复服务严重短缺。因此,可用资源和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之间的差距急需解决,需要加大投入,配置康复服务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切实健全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
二、改进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
(一) 增加教育投入,强化教师队伍培养
目前我国在残疾人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残疾人的整体素质教育不高,教育总体比例不高,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的残疾人教育资源非常有限。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残疾儿童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要重视残疾人教师的培训,加强日常培训管理。
(二) 设置特色岗位,完善劳动就业服务
如残疾人參与康复设备的设计和生产,残疾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或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从而丰富产品功能,提高产品使用率,并继续开发新的产品,提高同行业产品的竞争力。政府应采取适当政策,通过政府补贴、就业扶持资金、减免税、增加贷款额度、减少贷款利息、延期偿还期等措施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营就业和个人从业人员,创业灵活性就业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 增强社会救助,建立生活补助制度
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救济水平,残疾人和无人陪伴人员都被列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群体,增强对他们的社会救助。农村成年人严重残疾人依靠父母或兄弟姊妹帮助为生,让原本就窘迫的生活更为困难,为了保护农村贫困人口的工作能力,需要扩大农村残疾人的扶贫工作的范围。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为残疾人开放救援项目的在线申请栏、信息查询栏、政策咨询栏和反馈栏等服务,具体落实残疾人救济活动也应在官方网络平台宣传,接受社会监督,实现社会公正正义。
(四) 完善康复保障,开展专项康复项目
政府应充分利用现有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对其服务范围内的残疾人康复给予补贴,确保残疾人得到最近的医疗康复服务。培养专业医疗康复队伍,为残疾人士提供专业服务,结合政府补贴和个人付款。定期组织残疾人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为残疾儿童、孕妇、老年人免费进行常见疾病筛查。(作者单位为河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