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范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第一要改变财务预算的管理理念,在宏观和微观层次上都要做好财务预算,财务处与学校各级院系、后勤等部门充分合作,在制定本年度的财务预算的同时,对3年或5年的宏观预算工作拟定计划,编制全面和长短期并存的财务预算,目标年度预算编制要精细化,未来年度预算要有前瞻性,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增加财务处人员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做到预算岗位职责明确,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支出范围,做到专款专用充分体现预算的刚性和严肃性。第三建立预算考核机制先由项目人员自查自评,对预算论证、编制、执行的各环节进行考核再由管理部门,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考核以使预算管理,有奖励有责罚向着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合理设置财务岗位,定期轮岗
通过内部岗位的轮换并在实施轮岗制度后财务会计人员接手新的岗位,加大财务岗位以及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力度需要学习熟悉新岗位的业务知识。有利于掌握更加全面的财务知识与技能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在工作中主动自查自纠同时调动起财务会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使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尽量避免出现问题。
三、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制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做到实处。(1)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高校在设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时,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使不相容岗位能够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对重要岗位和比较敏感的岗位进行定期轮换,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从而促进工作质量不断提高;(2)加强内部授权审批控制。高校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依照授权审批程序执行,尤其是对重大事项,要建立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必须经相关部门经过可行性论证后提出方案。(3)制定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合理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实现高校财务内控目标的前提。
(二)完善高校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按照學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依据相关制度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指标,预算一经批准,各单位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额度、开支范围执行,加强支出审批确因临时、突发性工作任务的支出,杜绝超预算、超范围支出情况的发生。无特殊原因预算不予调整必须按规定程序履行逐级报批手续。为加强高校内部控制首先让高校领导了解全面预算的重要性,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其次,各部门、处室都应参与到预算编制中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从而使预算更切合实际、qP5sugqwMQlpTgmpTIGLwg==更全面高效;第三,为体现预算的严肃性,加强预算的刚性管理,高校应在新{预算法》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最后,高校要明确预算管理体制及各预算单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职责权限、授权批准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
四、建立有效的内审制度和评价机制
内部审计是监督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其通过对财务收支、财务信息的真实与合法,对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进行监督检查,促使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为了有效的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评价职能,需从以下几点做起:(1)要保证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2)内审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能力等方面的提高;(3)要拓宽审计领域要将高校的日常收支、各部门的创收和分配情况等事项纳入内部审计的范畴内。(4)内审部门要采用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工作方式,要改变以事后审计为主的审计方式。
五、建立透明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可以促进高校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减少人为操纵因素;作为高校的教职工,都应学会信息系统的使用,通过系统及时了解学校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信息反馈。高校应建立财务账务管理、收费管理、教职工工资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务系统管理等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共享相关部门的数据信息,发挥全面评估风险的有效性。
六、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要增强高校管理层的内控意识。领导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和以点带面作用,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其次,高校校长要直接领导并负责应当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财务、纪监部门、基建、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并认识到内控管理不仅是领导、财务部门和内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事情,领导者需让全体教职工扶思想上更需要所有人的配合与监督,要让他们树立起全体性和全程性的内部管控意识。只有这样,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才不会流于形式。
七、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这不仅有利于确保高校资产完整、防止舞弊行为的出现,还能为高校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作者单位为西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