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镇财政管理现状分析
(一)乡镇财政职能与现实职责异化的矛盾日益突出。财政所主要职能有镇财政收支管理,包括镇政府预(决)算编制、预算执行、非税收入征管、惠农补贴等各项补贴资金发放和监管,镇国有资产管理。实际工作中,财政所为应付上级各种检查和达标验收,参与政府拆迁、维稳等临时性应急性工作,很难尽职尽责地履行的职责。
(二)财政管理职能弱化与镇域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镇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目前财力逐级上划,事权逐级下沉,镇级财政有预算难落实。镇政府承担着农村管理、经济发展、民生事业、社会稳定、安全环保等太多的事权职能,有限的财政收入难以支撑履行事权需求,镇政府在财政支出时,不论什么资金都先解决紧急事情,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基础设施超前设计,超前规划,超预算投入,甚至举债发展,财政所沦为事实上的账房先生,财政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很难落实到位。
(三) 乡镇财政队伍与精干高效务实财政管理要求矛盾突出。一部分乡镇财政所人员较少,难以满足内部岗位要求,一人多职的情况非常普遍,内控制度缺失。财政所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时常抽调参与镇政府中心工作,随着公共财政民生投入延伸,补贴资金种类繁多,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要求紧,大部分乡镇财政队伍很难实现高效、精细管理。
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逐步推进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随着人员工资刚性增长和民生事业投入不断加大,乡镇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建议首先明确县乡两级事权,交通路网、水系管网、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新农合、新农保、重大基础设施投入等由县级政府负责,由县级财政投入,三农事业、乡镇机构运转、学前教育、计划生育、乡镇道路、小型水利设施等由乡镇政府负责,由乡镇财政投入。乡镇现有财力难以承担,应采取乡镇财政承担、县级财政补助的方式减轻乡镇负担。
(二)提高乡镇资金的信息化监管能力。为有效利用财政资金,并对资金流向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职责和具体要求。随着财政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财政监管也更应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提高,山东省财政厅通过设立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平台系统,实现对人员和家庭的补助资金、支农惠农项目建设资金、乡镇财政安排资金、上级财政、主管部门下达乡镇的资金全方位监管,通过建立信息通达和监管信息交流反馈制度,确保信息及时传送处理,从资金流向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管,也更好地为领导提供信息依据。
(三)实现乡镇财政内部监督常态化。关于乡镇财政内控机制的建立工作,乡镇财政负责人和政府负责人都应加强重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财政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强财政内部监督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开展财政工作的制度保证。随着财政监管工作的不断进步,为方便相关监督工作顺利开展,应及时选拔专业性管理人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对乡镇财政资金实行全方位监管和监控制度,提高各财务管理人员的履职意识,避免财政管理工作出现漏洞。加强财政监管工作的内部与外部管理机制的联动性,提高资金流向的透明度,让有限资金被有效利用,发挥财政资金最大价值。
(四)利用规范化管理手段完善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为推进乡镇财政所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在不断完善乡镇财政管理制度以及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借助省财政厅开展规范化财政所创建的有利时机,加快财政所“双基”建设,快速推进基层财政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收集整理基础数据,加强支出体系建设,规范项目库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建設,严格预决算编制,用规范的财政管理制度对现有的财政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梳理,更加规范地推进乡镇财政建设。
(五)认真落实惠农补贴政策,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按照公共财政服务要求,要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促进民生事业发展,提高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稳定。随着小麦种植补贴、棉花、玉米良种补贴、农业保险、渔业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基层财政所人员工作量明显增加,压力不断加大。熟悉掌握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及程序标准,是落实好补贴政策的基础,乡镇财政人员要对每项政策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程序认真学习,严格按程序核实、录入信息,既不瞒报,也不漏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实现增收。
三、结语
从现阶段我国农村财政管理的情况来,建立一只高素质的财政管理队伍,逐渐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是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关键。本文对此进行了几点分析,希望通过文本的研究能够为相关的财政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作者单位为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财政经管统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