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比较分析

2017-12-29 00:00:00赵晓芳
今日财富 2017年8期

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宏观背景

(一)我国加入WTO。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往来日益扩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WTO 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也是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制度保证。

(二)“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重大会计改革的历程

在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在如何应对会计国际化这一问题上并非无所作为。1985年,财政部发布实施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和财务会计报告等若干方面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为吸引外资、扩大开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资产减值准备范围,注重资产质量。为了进一步体现谨慎性原则,将原来的四项准备扩大到八项准备,即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以后还得进一步扩大到委托贷款。

(二)增加新的会计原则。考虑到对某些经济业务仅看其法律形式,而不考虑经济实质,将无法真实反映该业务对企业的影响。所以在会计原则中增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以全面反映某些经济业务对企业的影响。该原则对于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尤为重要。

(三)修改非货币性交易、投资、债务重组中的计量属性,变“公允价值”为账面价值。这是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健全和规范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缩小人为操纵利润空间,对有关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进行了修改。

(四)进一步完善报表体系,明确规定报表附注的形式和内容。此次会计改革在原有报表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和其他有关附表。同

三、国际会计惯例的比较与协调

我国在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的问题上做出了努力,但同时我国会计制度在计量属性方面、财务报告方面与国际会计惯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一)在计量属性方面的差距。我国在这次会计制度改革中,为了遏制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和以“放弃非现金资产”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中,以“账面价值”取代“公允价值”这一国际上普遍使用的计量属性,进行有关资产计价。当然这是在目前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措施。

(二)财务报告方面的差距。在这次《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报表体系引入分部报表,这标志着我国部分企业已进入跨国发展的时代。在财务报告方面我国还存在着一个空白,那就是社会责任的披露或者称为环境报告。在我国,包括香港在内,这方面的发展是远远落后的。在我国生态环境日益严重的形势下,随着2008年奥运主题“绿色、科技、人文”深入人心,相信这会成为一个契机,促进企业年度报告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披露得到初步发展。

四、如何更好地实现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之间的趋同

应当注意的是,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必须以对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以及会计国际化的本质和趋向有清楚的认识为基础。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一)要积极参与国际化进程。对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来说,不应被动消极地接受其他国家协调的结果,而应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实际问题。一方面,既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协调的发展和动向,充分借鉴吸收有益的技术和经验,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不简单照搬国际会计准则;另一方面,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会计协调的进程中,施加我们的影响,使国际会计准则也能解决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一些特殊会计问题。

(二)会计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会计的国际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会计标准之外,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从各个方面加以配合和促进。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应从社会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做好会计国际化发展的一些配套工作。

(三)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机制。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制定的会计标准本身内容的国际化固然重要,但是确保会计的有效贯彻与执行同样十分重要,二者缺一不可。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步伐较快,并在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上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也应看到,我国会计标准的具体执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五、会计的国际趋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而言之,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不仅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需要有一个全球公认的会计准则, 中国经濟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会在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为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