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资源优化

2017-12-29 00:00:00张瑶
今日财富 2017年8期

审计资源整合要树立大局意识,以前瞻的眼光和开阔的眼界,关注企业所在行业、区域、领域存在的风险,注重发现可能影响企业经济安全的各种苗头性问题,及时发出预警,提醒有关方面采取预防措施;要从宏观上、从企业经济发展的整体和全局角度,抓住宏观经济的大势、围绕企业发展的大局,服从管理层的宏观决策,在全面审视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依法审计。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始终坚持企业审计上下一盘棋的思想,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效果和效率。

一、审计人力资源整合

审计资源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 审计人力资源整合是审计资源整合的关键。审计人力资源整合的目的是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为其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创造条件。(一)人力资源素质的整合。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将全面转型与发展,要保持一支强有力的审计队伍,必须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上,对审计人员的组成结构和知识结构进行不断调整。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审计人员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强化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内部审计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提高利用计算机的水平;重视对审计人员的系统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积极引进懂法律、工程等相关知识的人员,以获得所需的技术力量。(二)人力资源配置的整合,在审计项目计划整合的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的整合,统筹谋划、统一组织开展综合性审计监督,充分考虑审计项目对人力资源和审计人员能力专长的需求,促使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平衡各部门间的审计任务。

二、职能部门间的资源整合

(一)整合内部监督资源。内部审计应加强横向联合,合理地利用内部监督体系中有关监督部门的功能、权威和信息,建立广泛的、必要的联系和配合,保持较好的协作关系,注重审计计划的沟通、审计过程的合作、审计信息的共享,构建内部审计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协同机制。(二)整合职能部门资源。内部审计应加强与其他部门间的协调与协作力度,应从组织整体利益出发,以增加组织价值为目标,从维护秩序向形成合力转变,从以本部门独立开展监督为主向注重和促进职能部门发挥专业管理和监督作用转变,在维护经济秩序的基础上,努力配合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促使各项生产要素形成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合力。

三、内外部审计资源整合

内外部审计资源整合是指加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联系,形成以国家审计为点,社会审计为线,内部审计为面的立体审计监督,建立和谐的审计监督体系。内部审计要充分依托国家审计的行政权威,建立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扩大内部审计的发展空间,建立内部审计对有关领导的适当约束机制,提升内部审计地位和价值;内部审计要充分利用社会审计的技术资源优势,加上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科学整合,优势互补,提升内部审计效能,特别是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知识领域,应当采取聘请专家的方式予以解决,提高工作质量、节约成本、增强审计结果在社会公众中的可信度。

四、审计信息资源的整合

审计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审计成果、被审计部门的各种资料、相关法规制度等。审计信息资源的整合是实现审计业务管理科学化的必要条件。(一)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水平。一方面,提高微观层面的审计成果利用和轉化,加强审计结论落实的制度建设,为审计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提供基本保障;健全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落实审计公开制度,把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提高宏观层面的审计成果利用和转化,加大对审计情况的综合分析和信息反馈力度,重视并加强对单个审计项目问题相互联系的分析研究,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注意总结提炼出具有共性或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善于从体制和机制层面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决策层和管理层反映,做到标本兼治。(二)提高审计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共享水平,加强审计成果的信息共享,建立审计法规库、审计项目信息库等信息共享平台,使内部审计人员既能够纵向调阅被审计对象的历史审计档案,又能够横向参考其他同类审计项目的相关资料;审计过程中要把被审计对象的财务信息、流程控制信息、管理信息以及其他各类相关信息有机结合,关注数据采集与数据加工的过程,同时充分关注和利用被审计对象自身管理信息资料和内审外查的相关资料。与此同时,利用网络建立审计资源基础平台,使各项审计资源形成互补,为审计业务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需要。(作者单位为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