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2017-12-29 00:00:00蔚国红
今日财富 2017年18期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会计行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也成为会计行业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总体上素质较高,但是仍然存在轻视国家法律规范、徇私舞弊、职业精神缺乏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政治上法律规范不健全、经济上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文化上对自己角色定位不明确、自身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需要从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法制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责任和考评机制,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宣传教育,抓好会计人员自律等方面来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一、当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轻视国家法律规范,过度追求个人私欲

国家对会计行业的法律规范早有规定,作为法律规范执行主体的会计人员本应是懂法守法,而现如今“利用职务之便”却成为会计从业人员的潜规则。伪造会计师注册资格,截留资金,参与并主导非法行为,故意伪造、改造、隐藏、销毁会计信息和资料,利用职务贪污腐败、为个人谋求利益,置国家法律于不顾,职业操守沦丧,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会计人员过度的追求个人私欲,必然会采取不正当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这样不仅仅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给所属的单位集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更重要的是轻视国家法律规范,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守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也流于形式。2009年6月,浙江温州市一银行会计吴某利用职务便利,通过伪造储蓄凭条、汇票等手段,贪污236万元公款,潜逃六年后被警方抓获;也有少数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自身的利益,顶不住各种压力和诱惑,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为客户出具严重失实的财务报告,如近年来的猴王事件、三九医药事件、美尔雅事件等暴露出注册会计师对报表审计不力、对虚假报表视而不见的失职行为。

2.职业道德缺失,徇私舞弊泛滥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关系到整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当今中国会计职业界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道德缺失。独立性不足和偏向主观性导致自制力差、容易失去公正,会计职业道德沮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等。职业道德的缺失,必然会加速助长会计从业人员营私舞弊和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利用岗位之便和私人利益勾结以及内部审计单位和审计制度的形式主义和虚化执行,严重影响了自身职业发展,同时也给所属单位造成巨大损失。

3.业务能力较低,职业精神缺乏

根据国家权威数据显示,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达1200萬人之多,但是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仅占不到三分之一,拥有高等从业资格的不到30万人。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专、结构老化、缺乏职业判断能力,那么,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判断、评估必然产生较大偏差,会计信息必然失真。这样的结果必然是使接受会计服务的群体不可能全部的享有高质量、专业的服务,整个会计行业所呈现出来的是业务水平差,服务质量差,工作量巨大等问题,问题的存在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疲于应付,缺乏精益求精,信息失实,夸大事实或者隐瞒不报等。有的会计人员平时不注重学习业务知识、不注重知识积累、不钻研本专业的创新成果,职业技能低下,而且对参加继续教育意识淡薄、动力不足、态度消极。

二、对当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治因素

(1)法律规范体系不健全。随着反腐倡廉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会计领域内越来越多不良现象已经被规范体系纠正。然而在会计领域内的法律规范机制却仍然存在不完善的现象。首先,对会计从业者的道德监督、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果监督,均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法律规范,导致很多人利用规范漏洞,为自己打开方便之门。其次,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法律规范体系还没有形成。企业是投资者、管理人员和政府各方利益的联结点,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微观利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本国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造假的产生。最后,会计法规体系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各会计法规之间协调性较差,立法前瞻性不足,虚假会计信息法律责任不完善,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尚有差距等。

(2)会计行业规范不够。会计行业规范不够,甚至存在严重的脱离时代现象。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早已经脱离简单的算账记账这一模式,而是一套拥有完备的指导思想、以及科学严谨的理论构架的学科。而现代的会计管理机制依旧保留着二十年前对于会计工作的了解层次和认识,甚至可以说是在用门外汉的目光审视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学科,去理解现代会计业,仅仅以为盖之以“加减乘除”这一类数学符号就可以涵盖现代会计业的所有工作,这就是一种脱离时代,甚至可以说是对现代会计业以及会计管理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样的结果必然会使会计行业规范力度不够。

2.经济因素

市场经济体制的负面影响对于人们价值观的改善是较大的,使得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已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意识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削弱。在当前大的市场环境运作下,快速成长的社会主义市场环境造成了越发紧张的用人要求环境,对于技术的更新,技术人才的更替越发的紧张和苛刻,老旧技能的淘汰自然造成了一部分就业岗位的紧张以及就业人员心理的扭曲,如何坐稳自己的位置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考虑学习上进所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进了一些“偏科”的环境,试图通过一些“个人的手段”“特殊的门路”博取一些炙手可热的岗位进而获得更多的利益,这就是一种道德和价值观的歪曲,也是一种群体社会价值观的歪曲,会计人员更多的是考虑如何保住职位,而不是提高自己职业水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

3.文化因素

会计人员在单位的角色定位具有两方面,操纵财务事务和从属于上级领导,这样的角色定位决定了会计人员既需要有独立的财务操作能力,也需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要求。然而在现实的单位内部,会计人员很容易受内部和外部,环境文化因素影响。从内部来讲,会计人员直接参与单位资金运作,因此很容易受金钱诱惑,为自己和小团体谋取利益,违背职业道德;从外部来讲,会计人员是从属于上级领导,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就会面临两难选择,若坚持职业道德,就很有可能会被辞退下岗,因而有些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指使、强令下被动地做假账。

三、当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提升路径选择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制监管

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和制度效果是相互关联的。制度只有制定才可以有章可循,但是完善的制度还需要去强有力的执行,并且真正使制度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拿严格的监察制度去制约规范。在会计行业内部,制定符合实际并且完善的制度是必要的,这样就可以使会计从业人员有明确的行为准则,极大的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但是制度制定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制度摆在那里,根据个人意愿来执行,必然会使制度成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任何一项制度落实,都必须要有专门的、配套的效能监察,对制度执行和效果做详细监察。

2.建立科学合理的责任机制和考评机制

首先,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尽量避免一工多岗、减少会计因领导操纵而造假的可能性,优化会计环境。其次,要建立一个与现代化企业管理相符的内部调控制度。内部调控制度可以更加准确的分类企业资产数据,来保证会计工作合理、合法、公开、透明。最后,形成完善的会计监督链条。一个与时俱进的监管机制,从上到下,从管理到督导,要做到经常更新,只有这样多变灵活的机制才能更加完美的发挥出会计从业的力量,并且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道德的作用,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在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情况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和处罚,建立起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 组建完整的会计年审制度,对全国持证会计从业人员建立道德信用档案,进行注册登记。对各种会计工作中出现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违规违纪的行为进行入档处理,并实行计分管理,根据分数记录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

3.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宣传教育

首先,我国财政部门经常性的印制宣传会计道德教育宣传册,内容大多涉及众多正反面教材,开展以诚信和职业道德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务求保持实事求是和m5mpb5pFkB/GK0eXozMqm1+I+YkHQKpx4gh6ZdgZtr8=客观公正的道德准则来矫正、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确实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加强法制教育和有关规章制度的学习就是要使会计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在工作中学以致用,用客觀公正的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道德意识来校正自我思想标线,这些都是财会人员应该做到并且做好的份内事。其次,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个人行为与集体利益、工作内容与法制法规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处理,应敢于坚持依法办事。加强法制教育就是要使会计人员知法、懂法,在工作中时时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最后,财务人员应通晓并遵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这些规定是财务人员履行好其职能的重要法律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新的法律制度不断颁布和实施,财务人员还应不断学习、更新和补充专业知识,以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

(作者单位为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供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