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税收风险管理探究

2017-12-29 00:00:00秦丽
今日财富 2017年18期

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首先对目前计算机软件行业纳税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税务管理,规避风险。以期能够引起计算机软件企业的重视,从而提高计算机软件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同时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资料作为参考。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我国通往“互联网+”时代的大门。“互联网+”战略成为未来时期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之后的重要引擎之一。站在“互联网+”的风口,计算机软件企业如何乘势飞翔,做好税务管理工作,降低企业税务风险,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软件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纳税意识淡薄

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都期望企业能够少纳税,以提高经济收益,因此其过于重视纳税的结果,而忽视了避税的手段是否合理,尤其是规模小、刚起步的企业,避税行为非常容易演化成偷税、逃税的行为;还有些计算机软件企业的管理层认为纳税的工作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让财务部门全权负责企业节税的工作。然而企业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监督企业的财务运转,单独的财务部门很难完成这些工作,导致计算机软件企业面临一定的税务风险。

2.组织机构不匹配

组织机构通过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进行调控来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转,可以说组织机构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然而我国大部分的计算机软件企业采用的是职能型的组织机构,但是计算机软件企业的项目多、产品多,因此需要管理的内容也相对较多,职能型的组织机构不具备足够的管理能力使得项目管理混乱,使企业享受不到相应的优惠政策或者触犯法律的红线,引发税务风险。

3.纳税筹划不到位

企业在运转过程中为了节约生产成本,降低税费,采用税收筹划的形式,但是在制定筹划项目和选择筹划方式等环节时如果没有把握好政策执行“空白地带”或者“灰色地带”,由于某些原因使得该税收筹划没有成功时,可能会触犯法律,使企业面临税收风险;此外,大部分企业都会利用税法的漏洞进行合理的避税行为,减少税款的缴纳额度,其实这样的行为是有悖于我国的税法精神的。当企业避税行为较为严重时,可能会引起税务部门的注意并对其实行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企业的税务进行审计,引发企业纳税风险。

二、“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软件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措施

1.运用企业自身优势,建立税收风险管理平台

首先,计算机软件企业要顺应“互联网+”的大趋势,充分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平台,制定统一的内部税务管理制度,明确税务管理流程。通过税务风险管理平台对企业的重大税务工作进行管理,披露企业的税务信息;其次,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风险信息,对风险因子进行监控,评估风险走向,从而有效的规避风险;最后,涉税部门之间要加强管理,企业自身可以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研发一系列沟通软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使各部门之间配合的更加顺畅。此外,为了使内部税务管理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的更加彻底,企业税务部门可建立公众号,随时向涉税工作人员发布第一手信息,不会形成信息孤岛,从而降低信息闭塞造成的风险。

2.关注税务动态,保持和税务部门的沟通

为了降低计算机软件企业的税务风险,企业要密切注意国家相关税收政策的变化情况,将税收政策以及相关信息的变动加以整理,建立纳税风险管理预警数据库;除了需要关注和计算机软件企业相关的税收政策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税法变化的动向进行分析,以便能够提前计划好应对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计算机软件企业要和税务机关保持良好的关系,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如此不但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税收政策,还能够了解税务机关的管理趋势,以便更加主动的对风险进行防范。企业还可以关注和税务相关的微博、公众号等,以便及时获取信息;企业在税务管理过程中,遇到政策上难以理解的问题还可以向政府税务部门进行咨询,确保企业的政策与国家的税收政策是统一的,避免企业触碰到法律的红线,降低企业税务管理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软件企业是创新型企业,为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针对这类创新型企业出台了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也为企业筹划避税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也增大了企业税务风险的几率。计算机企业为了降低税收风险,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税收风险管理平台,加强内部控制,使涉税部门的沟通更加协调;还需要随时时刻关注税务动态,保持和税务部门的沟通,以便能够获得最新的税务信息,降低计算机软件企業的税务风险。(作者单位为中山广信达会计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