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春燕
[摘要]目的:分析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以及效果。方法:选择在与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科危重病人46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人员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采取网络、电话等手段调查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满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在呼吸科重症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临床护理风险,促进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效果
呼吸疾病是常见的疾病,患者长期卧床,加之高龄以及身体机能退化等因素,致使此类患者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压疮、皮肤溃烂、尿路感染。且高龄人群多数患有其他病症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常见的慢性病症。上述因素不仅导致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难度大,护理要求高,同时还增加护理中发生的风险的几率。据齐鲁护理杂志针对山东三甲医院统计相关报道发现呼吸科为医院风险高发科室。这给医护人员、患者以及医院都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是极为必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6例呼吸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12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48岁~79岁,平均年龄(62.9±7.2)岁,对照组中18例男性、5例女性;年龄51岁~76岁,平均年龄(69.7±6.9)岁。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满足医学实验分组标准且实验符合伦理。
1.2风险管理方法
对于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对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一般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额自身的情况制定并参照护理风险的管理理论给予与之相对应的护理方法,相比于对照组更有针对性,护理方法如下:
1.2.1制定风险管理工作计划以及风险预案
鉴于呼吸科危重患者高龄、身体机能退化并由此导致患者病重、发展快的现状,因此根据以往的治疗经验并在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制定周密的护理工作计划,确保护理工作有序、平稳的进行。同时结合以往的风险处置案例,分析其中经验和不足,并结合科室、患者、医护的现有情况。制定完整的风险管理预案,主要分为突发事故风险预案、医疗器械和设备突发故障风险预案、公共安全事件护理人员工作预案、病人急救预案、突发陕疗安伞事故预案等。在制定初步的风险预案后,要组织专家审查,组织人员讨论,修改其中不足、错误的部分。同时将风险预案印刷下发给护理人员,组织多途径、多种类的风险预案学习,确保工作人员能熟悉并知理解风险预案。在执行过程,还需对风险预案不断进行修订和改进,不断完善预案。
1.2.2提高人员风险意识、开展风险培训
通过学习风险工作计划以及风险管理预案,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知识的了解,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经验分享、岗位培训、风险案例分析等学习方式增加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程度。开展风险专项培训,如常见呼吸疾病相关知识,呼吸疾病治疗设备操作、危重护理病人抢救流程、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技巧、呼吸护理要点、呼吸机的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医嘱、出院办理等专项知识培训。进而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提高风险意识,提升对风险的处理能力。
1.3观察指标
分析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设备故障以及给药错误。经过护理后,人员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采取网络、电话等手段调查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10分值。其中9分以上为满意,9-6为一般,6分以下为不满意,统计护理满意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处理,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代表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如表2所示观察组满意為13例,对照组为4;一般为4例,对照组为15例;不满意中观察组为0例,对照组为2例。且各项满意度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临床上新型的一项护理模式,对于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而言,一旦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同时有研究表明,呼吸科属于护患纠纷较高的一类科室,而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科危重症患者中,可为患者制定一套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且可有效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