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孟琦
[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质量控制的对策。方法:统计我院检验科2015年、2016年结微生物检验数据为例,展开研究分析,通过不同年份发生率对比,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针对性提出质量控制对策。结果:2016年不合格率与2015年比,明显下降,(P<0.05);导致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标本量少、标本凝固、标本采集不规范等原因。结论:增加强培训,规范检验人员的操作、做好标本保存能够有效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为感染患者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判断患者的感染程度,予以患者合理剂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笔者以2015、2016年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在临床数据分析基础上,展开研究,以期为提升微生物检验质量提供科学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检验科2015年共检验微生物标本2134份,其中痰液标本602份,尿液標本504份,血液标本713份,粪便标本203份,其他标本112份。2016年共检验微生物标本2659份,以此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分析,其中痰液标本705份,尿液标本612份,血液标本836份,粪便标本349份,其他标本157份。两组微生物检验标本基本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
1.2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2016年我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标本相关资料,详细记录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状况,比较2015年和2016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并系统分析导致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
1.3观察指标
比较2015、2016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及各种不合格原因的百分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资料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不合格率等相关计数资料使用(%)形式表示,对两组的数据比较结果采用X2进行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评估标准。
2结果
2.1两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状况比较
与2015年比较,2016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明显降低,(P<0.05)。详见表1。
2.2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对2015年和2016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比较差异不显著,其中标本量少、标本凝固、标本采集不规范为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详见表2。
3讨论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检验质量是决定医院诊断、治疗水平的关键。近年来实验室检验不断发展进步,实现全程质量控制,满足各种检验标本需求成为检验界的共同追求。微生物检验对检验标本的要求较高,检验标本量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检验标本在检验前要予以良好保存,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要严格遵循检验步骤开展检验,规范检验步骤和动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检验质量,提升检验合格率。
不可否认,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水平行业在不断提升,检验不合格率降低。研究中2016年的检验不合格率3.94%(84/2134),2015年检验不合格率为2.11%(56/2659),与2015年比,2016年的检验不合格率明显降低。但是检验不合格率仍然很高。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状况进行分析,经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两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差异性不大,标本量少、标本凝固、标本采集不规范为主要原因。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笔者针对性的提出质量控制对策:(1)加强微生物检验标本检验人员的培训:检验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为检验质量的决定因素,合理、规范的检验操作能够最大程度提升检验质量。本研究发现标本量少、标本凝固、标本采集不规范是导致微生物就爱那一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检验人员对检验标本的量化控制、保存、检验方法等知识掌握不佳。在培训过程中针对相关知识深化培训,能够提升检验质量。(2)指导接受检验者做好前期准备:良好的检验前期准备可提升检验质量,检验前要规范患者的饮食等状况,使患者得以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检验。(3)优化医院设施,提升微生物保存质量: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理保存为有效检验的前提和基础,标本采集后,要保存在适宜环境中确保可以开展有效检验。(4)加强监控,及时发现: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能尽量避免,很难根除,因此检验过程中,检验者要加强监控,确保能够及时发现不合格的标本,再次检验。
综上,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有很多,医院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规范检验人员的操作,采取优化措施,提升检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