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2017-12-28 21:48张光斌
考试周刊 2017年48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必要性应用策略

张光斌

摘要:本文讲笔者决定在理清问题导学法的内涵和应用必要性前提下,结合实际探讨其在现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性应用策略。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必要性;应用策略

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绝非单纯地向学生灌输一系列基础性知识,同时还应该想方设法完善他们的思维体系、强化其创新意识和能力,辅助这类群体养成标准化的学习习惯。想要达成这类要求,便需要初中教师设计出足够新颖且有效的教学引导方案。截止至今,初中数学课堂之中衍生出一类备受认可的教学模式,即问题导学法,其不单单能够挣脱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束缚效应,同时更为后续数学教学思路清晰化延展,提供丰富性的指导依据。

一、 问题导学法的内涵

所谓问题导学法,归根结底,就是凭借问题作为基础性导向媒介,在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指导、探究作为主线的理念基础上,学生以“导学学案”为依据,以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能够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相关问题进行富有针对性地教学指导,保证学生今后顺利锻炼出独立分析和集体探究问题的能力。依照字面理解,问题自然是问题导入法贯穿课堂的主线,教师要做的,就是在鼓励学生探究思索有关问题并依次展示各自的预习成果前提下,督促他们利用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等途径锁定最终答案,之后针对学生个体意见进行客观性评价,为他们今后数学思路的有机拓展,提供应有的保障条件。按照学生自学的基本情况进行教案导学,课程教学前要下达导学案相关内容,之后在此基础上学生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自己学习,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按照学生探究反馈现状进行基础性教训目标掌握和学习把握情况,务必有目的、有效率的进行导语运用和实验演示以及教育手段融入。

二、 在现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性沿用问题导学法的策略

(一) 在不同阶段设计相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性思索

第一,要求教师在契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在各个环节设计出适当难易程度且关联程度较强的问题,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激发出思考问题的主动性意识。当在进行图形平移这类知识点讲解期间,教师须预先督促学生进行书本内容预习,之后设计出一系列基础性问题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图形平移所需的条件,确保这部分工作处理完毕之后,利用书本中阐述的概念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实效。

(二) 在多媒体和游戏等教学活动中配合问题导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活动期间,需要教师预先运用多重手段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而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应用,便是不错的选择。如在开展一次函数图像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可以考虑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关图表演示,保證令学生直观性观察图像的同时,可以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并引出结论。利用多媒体教室,将学生几人组成一组,小组之间进行PK,把函数图正确的,迅速的在几何画板上画出来。相比传统的数学课堂,学生各自在草稿纸上画图,很难了解到每位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很难把握教学的成果。而网络环境的便捷性和互动性,可以轻易解决这些问题。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让数学知识演绎生活,让学生的求知欲倍增。

另外,教师亦可以将游戏与提问加以有机融合,令学生可以在展示交流等游戏的参与过程中进行潜心思索,赋予数学课堂应有的趣味性并且顺利调动课堂愉悦氛围之余,加快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发散进程,完善他们的创新思想与综合素质。如在进行统计单元中进行必要知识点和问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透过游戏组织等途径,强化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感知印象并激发他们愈加强烈的学习欲望。具体处理细节表现为:在教学前期针对学生进行均衡性分组并准备合理数量的布袋,在其中装入适量的围棋子,然后询问学生究竟怎样在不倒出棋子的前提下,估计出当中的棋子数量。之后督促学生透过袋子之中取出部分棋子,进行记号标注之后重新放回袋子之中均匀搅拌,后续再取出部分棋子并记录共有几个棋子是标记号的。在该类活动中,学生总结出标记棋子/布袋中棋子的总数≈第二次取出的棋子中有标记的棋子的数目/第二次取出的棋子的数目的规律,并且进一步演算出布袋之中一共装了多少数量的棋子数。事实证明,该类教学模式能够令学生在亲自体验过程中,激发出更为深刻的学习欲望,保证在加快各类相关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进度的同时,大幅度提升初中数学整体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值得后期予以大力推广应用。

(三) 和学生共同总结问题分析要点并促进他们的知识生成

在学生进行数学课程自主性探究和学习环节中,教师还需结合个体的反馈结果加以适时地提示,以求为后续各类实际应用问题细致性解答,提供相对可靠和完善化的指导依据。通过概括归纳,让课堂所学内容简洁化与系统化,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整体记忆。在课堂教学中,为让同学们对整节课所学的知识有深刻而完整的印象,在小结环节,教师可以运用简练准确、明了清晰的图表与语言等形式来总结归纳课堂所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结构,突出重点,有条理性地记忆知识。当然,课堂小结也不能只是教师独白,还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发挥主动性。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类创新式的教学引导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推广沿用,是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需求的。因此,作为现代专业化的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考虑如何将课本知识渗透到设计的问题中去,还要灵活利用问题设计进行课堂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和思维引导,保证他们经过逐步深层次地思索之后可以顺利地获取相关结论。长此以往,扩充初中生对数学教学的知识理解层面,引发他们自主式数学思维的拓展。

参考文献:

[1]廖金木.探究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1(06).

[2]赵惠.万事贵乎始——浅谈语文课堂导入的几种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

[3]汪新伟.重视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

[4]于湛秋.“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必要性应用策略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