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崑
去年此时,在《世界知识》的年终研讨会上,我用一个“反”字总结东南亚形势和中国—东盟关系的年度特点,意为去年的整体形势在向与此前相反的方向发展。今年的特别之处是在于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起点:一方面是东盟成立50周年,迈入下一个50年。另一方面是中国与东南亚关系整体好转,并且从中共十八大后的对东南亚外交转进到十九大后的对东南亚外交。因此,从较长时段来观察今年的东南亚形势和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整体特点,起承转合,特别有意义,可以概括为一个“起”自,共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第三个奇迹。
我的发言内容可概括为四点。
第一点:东盟奇迹。在东盟成立50周年之际,新加坡的马凯硕先生出版了《东盟奇迹》一书,认为东盟在这50年中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创建和维护了本地区的“和平生态系统”,堪称东盟奇迹。总的来看,东盟自1967年成立以来,不同文明和谐相处,经济快速发展;东盟本身从一个弱小松散的地区组织,逐渐成长为主导东亚合作的领头羊,并且为大国在本地区的互动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外交平台。从这些宏观指标来看,东盟的发展的确不错。50年来,东盟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通过持续调整战略和政策,使这个组织能够维系发展,发挥作用。尤其是在欧盟遇到英国脱欧等难题时,东盟奇迹尤显珍贵。这是目前我们观察东南亚整体形势发展的大背景——新起点。自今年起,东盟国家将致力于下一个50年的东盟奇迹升级版。
第二点:国脉所系。东南亚的基本盘是东盟十国的基本发展态势。2017年,东南亚多国的主要发展矛盾特征比较明显。缅甸在进入昂山素季时代之后遭遇“内伤外创”,原因是处理罗兴亚问题不当,“民地武”问题有所恶化,缅甸的民主形象、领导人声誉遭重创。菲律宾杜特尔特总统继续“U型拐弯”,执行与前任完全不同的内政外交方略,进而影响本地区的力量平衡关系。印尼的佐科总统在极端宗教势力抬头、盟友遭遇打击的情况下,“小心收权”,巩固执政地位,压制反对党,拉拢军方。马来西亚纳吉布首相积极运筹“大选政治”,分化瓦解来势很猛的反对党联盟,形势有所好转。新加坡李显龙总理在后李光耀时代更加强调本国的制度优势,开启“接班模式”,继承人浮出水面,并非李家后代。越南在经历了南海风波、领导交替和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采取“韬晦有为”方针,以韬晦之态小心处理与大国关系;以有为之心推进国内改革。柬埔寨洪森首相打压反对党势力,继续推进与中国关系,有“荒野求生”意味。泰国目前仍处于“政治过渡”阶段,老国王遗体火化,新国王树威无望,各派政治势力蓄势待发。
第三点:中国元力。2017年对于中国东南亚关系来说,既是收官,又是启程。2012年到2017年是中共十八大之后期间,中国对东南亚的外交有如下特点:其一,中国对东南亚的政策可以概括成三个词、12个字:一是“积德行善”,改善邻里关系,树立良好形象;二是“树威立规”,在主权和安全问题上积极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让有关国家清晰地感觉到了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底线思维;三是“互利共赢”,中国在东南亚的投资、贸易各个方面进展迅速。十九大之后,中国新一轮外交行动即始自东南亚。习近平主席赴越南岘港参加APEC会议并访问越南和老挝,李克强总理访问菲律宾并参加东亚领导人会议,将双方关系因缘聚合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根据北京大学“一带一路”“五通”指数的评估,中国与东南亚的“五通”程度名列前茅。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力量汇聚到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发展洪流中,异军突起,推波助澜,极具中国特色:一种是中国佛教组织联合本地区高僧大德,召开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致力于推进南海和平。另一种是以马云为代表的新兴的互联网经济,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等迅速铺开。
第四点:共创奇迹。2017年开启了中国—东盟关系的新征程,习主席和李总理对新时期加强中国与东盟关系提出了新的框架和建議。双方能否创造第三个奇迹——建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成为时代新使命。第一个奇迹是中国几十年来和平发展的中国奇迹,第二个是东盟五十年来创造地区和平生态的东盟奇迹。二者相加,就是第三个奇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一方面,经过近几年的磨合,东盟国家对中国战略的适应性在增强,战略敏感性相对降低,大国在本地区的战略竞争性稍有下降,表明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承载力增强,有助于推进双方关系。另一方面,中国对东南亚的战略比较清晰稳定,如果能够进一步增强国内各部门的政策协调、继续保持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局面、在项目设计和落实方面进一步增强民生普惠性和执行监管评估、支持东盟在东亚地区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将有助于推进双方关系。这不仅需要积累完善外交经验,也需要加强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撑。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