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华
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而历史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则在于有意义的学习。所谓有意义学习,指的是以思维为主体的理解性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使其认识和能力得到发展,情感和人格得到完善,是一种真正发展人的学习。古今中外,任何成功的学习、有效的学习都是有意义的学习。根据有意义学习的原理和实践探索,我们可以将历史教学在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方面的基本要素概括为:认知停靠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和心灵交流点。下面我就结合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谈谈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四个基本点。
一、认知停靠点
有意义学习不是凭空捏造的,它首要具备的条件就是学习者要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课程理念(即停靠点)。停靠点越多,就越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就历史学科来讲,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式做认知停靠。
(1)利用图像、图表进行直观停靠。如讲述“一战”前帝国主义两大集团的形成时,因为列强间矛盾重重、错综复杂,传统的讲述法只能给学生以肤浅的认识,运用图示直观停靠法,推出图表。图示直观地显示各国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再通过具体史实进行分析论证,提供逻辑线索,使学生便于理解。这样,学生的感性知识便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获得完整的历史概念。
(2)利用旧知识作为停靠点。我们知道,学生对历史新知识的掌握是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的。因此,利用固有的历史知识是获取新知识最直接的认知停靠点。要创设旧知识停靠点,首要的是要找准旧知识。如讲述“法兰西第一帝国”时可启发学生追溯“第一帝国曾在什么时候存在过;帝国崩溃后,法国有过哪些重大政治事件和变革?”对这些问题的追溯过程就是唤起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使思维积极化而达到为有意义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3)利用历史背景做停靠点。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的内在含义,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为有意义学习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讲述“文革”发生的原因时,我们只有让学生先了解“文革”前“左倾”错误发展,民主集中制原则被破坏,林、江集团利用及周边国家关系紧张这种背景才能讲清“文革”发生及延续长达十年之久的原因。
(4)利用历史典故、历史故事作为停靠点。课堂教学中恰当引入历史典故、故事等,对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是有益的。如在讲述“原始社会”一节时,教师可讲述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神农氏、伏羲氏等故事吸引学生,从而使学生在迫切需求下愉快地学习。
二、情感激发点
情感的激发点就是保证历史课堂教学有一个宽松、良好的情绪氛围,让历史课堂教学具备有意义学习的氛围。要实现这点,我们可以尝试从三个方面着手:
(1)教师方面。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情感去激励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课堂45分钟教学时间内,我们教师要做到精力充沛、满腔热情地去驾驭课堂教学。也就是说,教师情感是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强有力因素。例如,讲述“世界格局多极化”时,指出中国现今综合实力仅有美国的1/3强。教师可以通过古今对比,用自己的情感激励、唤醒学生有意义学习:“从古到今,四大文明古国有几个还依然强大?唯我中华民族!现今我们与美国的确有较大差距,就好比体育比赛,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就像一个刚跑完5000米长跑的运动员,在赛场上与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按照新的规则同场进行较量,所以差距肯定存在。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速度向世人昭示,我们必步入辉煌,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文明必将复兴。”通过这样的讲述,可调动学生对课堂的情感投入。
(2)教材方面。教师可以将历史教材知识内容在课前进行必要的转化,可以将其转化为若干系列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如讲述“三国鼎立”一节时,可将问题设计成:三国鼎立局面怎样形成?鼎立局面存在哪些条件?它的形成使历史进步还是倒退?为何有西晋统一?通过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实现有意义学习。
(3)学生方面。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由学生的问题引入教学,这样,学生就会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如讲“秦统一货币”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看书中的“各国不同货币和秦圆形方孔钱”图,启发学生提出诸如“秦为什么要统一货币?为什么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等问题。接着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仅掌握了秦统一货币这一基础知识,对统一币制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思维敏捷性也得到了锻炼。
三、思维展开点
有意义学习是以思维为核心的一种理解性学习方式,没有思维就谈不上理解。因此,历史课堂教学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开展充分的思维,思维的充分展开才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所在。教学中展开学生的思维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讨论发表意见。如讲“西安事变”时,学习难以理解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能简单说教,而要创设条件,供学生讨论:“杀蒋”将使中国群龙无首,军阀争权,日本将迅速占领中国;“关蒋”会引起两军激战,日本乘虚而入;“放蒋”则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有利于抗日。经过思考,学生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关键”这一意义才能深入理解。
(2)寻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往往能提出一些创造性的见解。这些见解如果能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赞许,学生就会感受到莫大的自豪,这种积极的情感无疑会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心,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史学界对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存在两种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他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者;也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者。我们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后,让学生选出代表阐述观点、看法和理由,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实现了有意义的学习。
值得强调的是,展开思维过程中一定要选好“点”。一般来说,历史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是思维的展开点,容易混淆的历史知识点也可以作为思维的展开点,有助于智能开发的史学观点更是思维的展开点。
四、心灵交流点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涉及广大师生情感方面的动态人际交往过程。为此,要达到有意义的学习,师生就要进行心与心的互动交流,这就需要有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也只有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思维才能创造性地展开。要达到心灵交流的前提则是教师理解学生,唯有理解学生,将心比心,才能有真正的交流。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眼神达到师生间的心灵交流。如教师提问学生时,务必用激励性的语言;学生回答得不对时,教师应该用引导性、谅解性语言,这样教师和学生比较容易达到心灵上的共鸣。有时教师会意的微笑或赞许的点头等表情或动作都能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标。
五、结语
总而言之,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中,认知停靠点解决的是“学会”的问题,情感激发点解决的“想学”的问题,思维展开点解决的是“会学”的问题,心灵交流点则是解决了学生“乐学”的问题。 所以,有意义学习是一种真正发展人的学习,也是当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脚点。
(作者单位: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