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对颈动脉内膜厚度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2017-12-28 02:54李殿哲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阿托

李殿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对颈动脉内膜厚度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李殿哲

目的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对颈动脉内膜厚度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大连港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入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7例患者。常规治疗组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注射治疗,判断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内相比,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治疗后两组间对比,联合治疗组血脂水平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IMT、斑块面积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MT、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内相比,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治疗后两组间对比,联合治疗组IMT、斑块面积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常规治疗组有效42例(89.36%),无效5例10.64%,联合治疗组有效45例(95.74%),无效2例(4.26%),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恶化情况发生。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厚度。

短暂性脑缺血;阿托伐他汀;疏血通;颈动脉;内膜厚度;血脂水平

短暂性脑缺血(TIA)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多数患者是因为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时间内血液供给量达不到正常的生理需求,进而脑部局部出现缺血症状,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并且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症[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间无法确定,可持续数分钟,多数在30 min内可自行恢复,若缺血症状超过2 h,则可能出现轻微的神经功能缺损现象[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理基础也是在脑血管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因此临床防治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类和降脂抗凝药[3]。有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治疗该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使用他汀类药物并非单纯预防卒中,而且能够全面减少心脑血管及其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可用于预防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进展[4];联合疏血通对血液黏度和凝固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还可以改变血细胞流动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本研究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对颈动脉内膜厚度及血脂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大连港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94例纳入研究,患者均有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持续时间很短,24 h内症状和体征消失;排除对本研究使用药物以及类似药物过敏者以及精神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所有入组标准。将所有入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7例患者。其中常规治疗组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35~60岁,平均(41.6±3.0)岁;联合治疗组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34~60岁,平均(42.8±2.6)岁,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均经过详细检查,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服用剂量为10~20 mg(0.5~1片),1次/d,晚餐时服用;服用剂量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症状进行调整,但每日最大剂量不宜超过80 mg,疗程为2周。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注射治疗,每次用药剂量为6 ml,1次/d,连续注射2周。两组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3个月。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检测血(尿)常规水平,主要观察指标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三酰甘油(TG)水平、总胆固醇(TC)水平;进行影像学检查,比较和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的变化程度,斑块面积大小变化程度;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评估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疗效判断,分为有效、无效、恶化三个判断标准,有效:无发作或发作次数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恶化:发作不能控制或转为脑梗死[5]。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TG、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组内相比,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TC TG常规治疗组474.62±0.694.02±0.55* 1.17±0.121.05±0.12*联合治疗组474.67±0.673.61±0.46*# 1.16±0.160.99±0.04*#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LDL-C常规治疗组 47 2.86±0.88 2.34±0.67*联合治疗组 47 2.87±0.61 2.02±0.09*#

2.2 IMT及斑块面积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MT、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组内相比,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IMT、斑块面积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IMT及斑块面积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IMT及斑块面积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3 临床疗效比较结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有效42例(89.36%),无效5例(10.64%);联合治疗组有效45例(95.74%),无效2例(4.26%);两组患者均无恶化情况发生。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病率较高,具有突然性和短暂性特征,一般在体位改变、剧烈运动、活动过度、颈部突然性大幅度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产生,且发病无显著的先兆特征,易反复发作,短时间内可逐渐恢复,过程一般不超过30 min[6]。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时间窗、急诊溶栓时间等新理念的提出,越发重视对缺血性卒中早期及超早期的研究。近年来随着临床治疗技术不断提升,对于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研究也在持续进行,综合我国医疗文献库多项短暂性脑缺血的研究资料,治疗药物以他汀类药物、大活络丸等为主,研究证实降脂治疗方案应用于低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治疗是可行的[7]。短暂性脑缺血与上述病症有类似之处,且近年来研究发现斑块的形成和性质以及颈动脉内膜厚度是关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重要因素。

阿托伐他汀在药理学分类上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该药物中的HMG-CoA还原酶能够有效限制人体内固醇生物合成的速度,将内源性胆固醇在人体内的合成控制和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同时引导细胞合成更多数量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此过程能够有效提升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作用和速度,清除患者体内多余的低密度脂蛋白[8]。动脉粥样硬化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是临床上的研究进展,有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在使用阿托伐他汀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与颈动脉局部状况,减少、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9]。疏血通注射液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水蛭和地龙,将其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是由于水蛭素和蚓激酶样物质的有效作用,这两种物质具有抗凝作用,经过萃取注射于患者体内,能降解其他促凝蛋白质,达到疏通血管的效果。疏血通注射液的具体作用机制为药物成分与患者血液中游离的凝血酶结合,结合过程中有效抑制蛋白酶解作用,达到疏通和预防血管再次栓塞的效果。另外,疏血通中的有效物质可以直接对纤维蛋白进行水解,提升纤溶酶的活性,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脑部血液流量,使循环更为通畅,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0]。本研究中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显示联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且联合用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斑块面积以及颈动脉内膜厚度有明显改变,血脂水平也明显恢复。

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厚度,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此种治疗方案。但由于样本量有限,临床观察时间有限,因此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供临床参考。临床用药的进一步研究还需长时间、大样本观察。

[1]黄国敏,邓耀芳,黄丹丹,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7):52-55.

[2]陈胡娟.瑞舒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血脂水平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7):835-836.

[3]张冬立,李轶璠,张占英,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4,31(2):98-102.

[4]梁韵.分析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2):95-97.

[5]李建国.瑞舒伐他汀钙对血脂正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6,37(9):130-131.

[6]杨勇填,林珮仪,林绍鹏,等.疏血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28(8):1513-1515.

[7]于甜甜.阿托伐他汀钙对血脂水平正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8):8-10.

[8]任建刚,王海合,尚云,等.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血脂正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5(5):433-435.

[9]韩英姬,宋东日.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159-160.

[10]张成刚,孙中武.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预防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脂、血小板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2016,36(19):4759-4760.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12.022

大连港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 116015

李殿哲(1973-),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临床疾病的治疗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阿托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颅外血管事件及脑卒中复发相关性研究
尼莫地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