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澍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黄澍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当前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比如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安排不够合理等等。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于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应当积极寻求改革探索的思路。
电子信息 通信工程专业 教学 改革
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实际上是电子工程的一个分支。该学科主要解决的是通信过程当中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方法和应用。主要应用在研究和设计,以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从事通信工具的开发。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会迎来新的改革。中国的国力不断加强,也给了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目前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高端人才还是比较稀缺的,这使得我国针对该领域的竞争处于不利地位。加强该方面的人才培养对于提升综合国力也有一定助益。
首先体现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当前高校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不高,缺乏理论知识基础或者缺乏实践方面的经验,师资力量引进成为重大问题。另外,当前高校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不够科学,青年教师经验不足,或者实践能力比较差,所以多倾向于理论教学。
其次是实践课程的缺乏。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充分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对于指令编程和内核移植进行学习和实践。但是当前多数的高校针对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都是采用验证性试验。验证性实验的确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但是笔者认为验证性实验本身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对于验证性实验的积极性不高,仅仅是按照教师或者教材给予的步骤进行,缺乏必须的思考步骤,学生没有得到实践的机会。
另外,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的综合设计相关设备比较滞后。当前多数高校在组织学生在实验室当中进行相关的设计实践,但是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本身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很多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产生,让很多学校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所以学生所使用的实验设备和设计软件等都是比较落后的,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部分高校针对设计的内容没有及时跟上行业热点,继续沿用传统的课题。
除此之外,就是高校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选择的教材不合适学生的学习。高校选择的教材内容大多理论性比较强,而且先进的理论比较少,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速度。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大多根据教材开展,没有在网络上寻找最新资料来补充自己课件的意识,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知识体系都是比较落后的,不符合企业要求。
笔者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对于理论教育已经初见成果,所以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时间与模式。实践教学要争取多样化,根据教学内容而改变教学的方法。比如可以将实践活动分为任务中心型、问题中心型等。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用其中一种教学方式,或者使用复合型教学方式。给予学生一个课题,让他们能够充分参与其中,既能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尤其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题当中,比如电子元件的装配和电路的组装等,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熟练程度。另外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也要尽量多样化。除了必要的书面考试之外,还需要开展相关的实验考核,采取动态化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笔者认为,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验教学要始终围绕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此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给予开放式的实验课题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自行组成实验小组,进行相关实验的开展。教师要旁边给予充分的指导。另外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也是为了防止出现学生互相抄袭和作弊的情况,具体可以与互联网结合,对于学生的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进行不定期抽取检查,完善相关评价机制,确保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水平。
笔者认为,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比较美好,社会和企业对于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高校想要培养高素质相关专业人才,首先要做的就是正视自身的教育教学缺陷,实现创造性改革。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个性化发展等,推动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的发展和深化。
[1]朱向庆,曾辉,龚昌来,杨永华,曾素琼.通信工程专业立体化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J]. 嘉应学院学报. 2017(01)
[2]张宁,杨延嵩,苏利敏,赵亦松,江静,郝秀兰.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