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化学”活动的选题研究和指导

2017-12-27 01:23赖敏
西部论丛 2017年9期
关键词:课题研究

摘 要:“我与化学”课题研究活动是化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学科性、研究性、综合性等特点。本人以自己的亲身经验和具体的例子,谈谈教师如何对学生课题研究活动进行选题研究和指导。

关键词:“我与化学” 课题研究 选题指导

“我与化学”课题研究活动课程是化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学科性、研究性、综合性等特点。该研究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课题研究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同时,教师在课题研究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指导更不能忽视,尤其是选题指导,这是关系课题研究活动能否开展和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下面本人以自己的亲身经验和具体的例子,谈谈教师对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的选题研究和指导。

正确的选题是保证 “我与化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但选题也是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地方,也是教师指导的重点。 我认为课题宜小不宜大、突出化學主题、体现学科趣味性、有探究价值,符合自身条件等基本原则。[1]

一、活动选题应该来源于生活,学生感兴趣,乐参与的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开展“我与化学”活动之前,我没有急于布置“我与化学”活动课题,而是先演示: “水中生火”、 “星光灿烂”、“滴水生烟”、 “烧不着火的手帕”等实验,这样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我与化学”活动的兴趣,课后许多学生分别去探索、验证这些实验“趣味”的原因,并且有一部分学生不满足于教材中呈现的知识,主动思考、查找资料,进而实验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使学生喜欢化学、亲近化学,进而深入学习有关的化学知识,拓宽知识面,同时提升了学生自身的素质,也为后面顺利开展“我与化学”活动埋下了伏笔。

学完催化剂后,袁同学在一次受伤时使用了医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消毒伤口,发现伤口周围产生了较多的泡沫,他便立刻产生了猜想:“难道皮肤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他对这一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研究热情,提出要对此探究,因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研究课题,当然感兴趣,所以活动开展很顺利。

二、活动选题要建立学科联系点,应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课题研究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对已有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它必须和学科有机结合才体现它的价值。在选题时建立学科联系点,有利于学科知识的延伸,把学科中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延伸和深化,促进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的学科知识,也不断内化已有的学科知识,同时反过来又辅助学生课题研究活动课程的推进,在迁移和拓展中,使知识和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科学习与课题研究活动课程相辅相成。如学完酸碱指示剂,研究小组就提出是不是所有的花瓣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都会变色呢?通过实验探究,小组成员发现红色的花瓣(包括粉红和紫色)大多数都可以在酸或碱性溶液中呈现独特的颜色,连看上去并没有色素的白色花瓣也能在酸和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这也是学生最惊讶的地方。但是,黄色的花却不能在酸和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在探究过程中,他们还提出:作为植物指示剂的原材料虽然容易找到,但不易于保存,所以提出用这些植物指示剂的汁液做成pH试纸,并制成了紫包菜汁液试纸。学生经过课题研究之后感慨:“很享受实验过程,享受美妙的颜色变化,锻炼了动手能力,深化了课本知识,我爱化学实验!”。从学生的感悟可以看出,把学科中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延伸和深化,可以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促进了课本知识的理解。他们撰写的论文《自制酸碱指示剂》在2018年广州市“我与化学”活动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又如,在学到金属的活动性时学到铝比铁活泼,但铝与硫酸铜反应却比铁与硫酸铜反应慢很多,为什么呢?学生感到疑惑,探究该问题的欲望强烈,提出怎样的物质才能加快铝和硫酸铜反应呢?学生从选题、方案设计、方案设施和数据处理等各方面认真思考、分析和实践。经过课题研究之后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入认识和理解,对身边的问题有更浓的探究欲望,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实验后感慨“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化学世界的乐趣,通过动手探究使我了解了更多化学知识,也使我更加热爱化学”。

“活动”的课题强调紧扣教材,并不是课本的重复,而是使课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巩固、加深和拓展。

三、“活动”选题应有探究价值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活动主题。对于一些已经定论的或无探究价值的,又或者在学生研究能力范围以外的主题,需要教师的指引,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有价值的探究主题上。[2]如《蜂蜜掺假的简易鉴别》、《工业氢氧化钠浸泡鱿鱼的影响》,《探究铁钉生锈实验成功要点及生锈速率的影响因素》、《关于牛奶与可乐混合所产生的沉淀物的探究》等课题的研究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探究价值。

又如2017年我指导的4个课题《关于酸碱指示剂的探究》、《如何加快铝和硫酸铜的探究》、《探究碘钟反应的发生及其现象》、《大象牙膏论文》,前3个在十七届广州市“我与化学”中都获得二等奖,而《大象牙膏论文》只获三等奖。原因何在?在“我与化学”活动中明确提出活动要体现“方向性”、“探究性”、“科学性”、“创造性”。其中“探究性”的核心是“基于对某一问题的探究”,而不是单纯地做一个实验或调查。前3个课题都是基于某个问题的探究,但《大象牙膏论文》更倾向于参照现成的方案适当修改做实验,探究价值体现不明显。

四、“活动”选题应该是学生有能力完成的,即可行性

学生课题研究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课程。课题研究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这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如果主题超越了学生自身的水平和能力范围,或脱离了当地的条件,活动会因为各种难以克服的因素而搁浅,这不但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影响课题研究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3]

总之,“我与化学”活动的选题原则是要体现学科性、趣味性、探究性、可行性,让“我与化学”活动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运用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顺利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德权.开展“我与化学”活动的选题研究﹝J﹞.教育科学,2015(10)

[2] 曾国琼 .通过“我与化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广州教学研究,2013(1):8-11.

[3] 李南萍,丁革兵.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课程的建构﹝J﹞.中学化学教学参.2011(5):3-6.

作者简介:赖敏(1978.08),女,江西南康,大学本科,中学化学一级教师,中学化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课题研究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创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品牌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的“课题研究”教学
论职校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网络教研,农村小学教师成长新途径
“计算机机房管理”课程与试点专业改革初探
应用型本科图书馆嵌入式课题服务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