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实训方式、教学评价方面,对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现代学徒制在各个方面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优势明显,这为探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标准打下基础。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传统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246-02
1.前言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教育为市政建设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一线的市政建设技术技能人才。但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鉴于此,我校把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与广东质安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招收应往届中职生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而研制出普适性的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标准,为广东省市政建设业转型和企业技术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2]。
2.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2.1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现代学徒制与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调研,市政工程技術专业现代学徒制在招生方式与学生身份上与传统的高职教育有比较的大的区别,现代学徒制的招生方式为校企联合招生,“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学校、企业、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学生(学徒)录取后由企业给学生(学徒)购买五险一金并按广东省相关标准,学生身份为学校在籍学生和企业员工(学徒工)双重身份。而传统的高职教育的招生方式为学校招生,身份为学校在籍学生。
2.2 课程开发和课程体系结构对比分析
传统高职教育的课程以学校老师为主,企业参与,根据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通常是“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职业基本能力课程+职业专门能力课程+综合实践课+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结构,理论性强、知识体系清晰,课程设置中考虑了学生的职业发展的需要;现代学徒制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由校企双方深度合作,针对工作任务开发而成,课程体系结构为“学校课程+企业岗位课程”,主要培养学徒掌握测量员主管、检测员主管岗位的技术技能。传统高职教育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比例为52%-48%,现代学徒制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理论实践教学比例为59%。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课程设置针对性强,教学内容直接与工作任务对接,教学实践性强,但还需要兼顾学徒的个人职业发展需求。
2.3 教学实施对比分析
通过对现代学徒制与传统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的调研可知,传统高职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基本是在校内课室、实训室进行集中授课;而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形式是职业通用能力课程理论集中教授,企业导师负责课程的实训教学,企业岗位课程由企业导师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对一进行岗位培养。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在岗培养的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的融合,更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更容易接受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学徒能更快的适应企业,但由于合作企业的项目地点分散在全省各地,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困难,学生有时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参加某一课程的集中学习,这需要完善现代学徒制的运行管理机制,兼顾学生学习与岗位工作[3]。
2.4 师资队伍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现代学徒制与传统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情况进行调研可知,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中企业导师数量多于学校导师,且将学校导师知识理论性、系统性好的优势与企业导师的实操性、动手能力强的优势融合起来,形成了优势互补。但双导师资格认证与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细化。
结论
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模式,解决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问题;融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市政建设行业技术标准,重构学徒制课程体系,形成“基本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岗位课程+学徒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课程”的课程体系;完善双导师聘用、考核标准,建立现代学徒制办学师资队伍,促进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评价标准与评价主体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编.广东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调查与分析[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
[2]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编.广东中高职衔接标准建设的新视野:从需求到供给[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
[3]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大学,2011:3
作者简介:
曾令权(1983-),男,广东广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等。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