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伟
【摘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它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为学生们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并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 学习氛围 思维方式 理性思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156-01
高中化学新课程凸显了探究性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如何更准确、更科学的分析和解答化学实验难题,是新课改背景下广大教师费时最多的讨论热题。通过化学实验来学习化学不但可以掌握迁移性的知识与技能,还能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日趋丰富,在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会提高。
一、实验带动学习兴趣
通过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来研究钠的性质时,将金属钠块投入水中,钠块很快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浮于水面上,钠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在水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将由无色变为红色。在短短的试验中包含着一系列的化学知识,并且发生的种种现象都会让学生感到匪夷所思,带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知究竟的欲望。比如为什么钠会浮动?会熔化?会有声音?还有颜色的变化?这是因为钠的密度比水小,故它会浮于水面,并与水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过程中会生成的氢氧化钠显碱性,遇酚酞试液会变红。因此化学实验有利于矫正被动型接受式的学习情绪,摆脱枯燥的学习方法,达到实验的有效性。
二、实验鼓励猜想,提高学习氛围
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将一定浓度的碳酸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进行如下猜想:猜想1:蓝色沉淀是碳酸铜。猜想2: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猜想3:蓝色沉淀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在分析反应过程时,大家各抒己见有着不同思想的交涉,然后慢慢调整自己思考的逻辑方式,达到带动大家一起学习氛围的好效果。一番讨论之后,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以上猜想。将蓝色固体加热观察产物是否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否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还是两种现象都有。最后自主参与实验依据实验现象得出最终正确的结论。由此可见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实验培养多样化的科学思维方式
例如,氯气和氢气燃烧反应。由于H2和Cl2在点燃和光照的条下均可以发生反应生成HCl,但C12有毒,还有強烈的刺激性气味,如果两者的用量及比例控制不好的话在点燃条件下此反应会容易发生爆炸,还会污染教室环境。所以这个实验在课堂上展示的几率会很小。那么可以思考换一种方式去改进这个实验,使其更安全,更环保。分别收集一定的H2和C12,用黑纸将50 mL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的筒身包裹住,依次吸取H2和15mlCl2,此时气体在注射器中基本混合均匀。将导线从注射器口插入到注射器筒内,用502胶水将导线和注射器之间的缝隙密封,按图中所示固定好,再按下打火器开关就可以了。由于将导线和注射器的连接处密封,且注射器外筒用纸包住。这样注射器中的氯气和氢气就可以保存很久,药品使用量较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小;实验现象为产生爆炸,实验现象明显,在饮料瓶的保护下实验又很安全。在学习中思考,不断培养多样化的思维方式, 就能获得经验不断的提高学习能力。
四、实验培养理性思辨能力
在进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学生可以观察到溶液的飞溅、洗涤液耳朵转移、仰视、俯视等各个环节如果操作不当,均会对整个实验造成量的影响。从是否改变了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这两方面来考虑,得出对实验结果“偏大”“偏小”“不变”的影响情况。深入把握各个环节的要点体会细节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理性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化学实验来学习化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不应一成不变的按教材的要求做,要多动脑筋,多结合实验来深入了解它。在此过程中达到心中想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澄.教材中“金属钠性质的实验”改进.《化学教与学》 2014.2
[2]但世辉.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化学教育》2012.3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