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燕
【摘要】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言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作文的创作不仅是学生对文字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还能从侧面体现出学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与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本文所提及的广泛阅读,是提高写作的一项重要技巧,写人与记事作文在小学语文作文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大,所以重点讲述了这两种写作的技巧。
【关键词】小学作文;加强阅读;描写人物;描写事件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在考试中所占分数的比重也是很大的,好作文对于各种升学考试有着重要意义。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需要学生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对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平时的生活中,寻人启事、请假条、书信等都是我们作文中所学习的内容。可见,学好作文,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有帮助的。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写作技巧,是每个语文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阅读与写作
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比如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如果想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那平时在阅读中所积累的词句,写作方法起很大作用,给文章锦上添花。作文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性的开发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一个人所写的文章就能体现出这个人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俗话说,厚积薄发,大量的长时间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要重视阅读的力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
例如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相互分享最近自己正在阅读的课外书籍中的一些好词好句以及有趣的故事,并汇总整理,将其抄写下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墙上。最后每周选出三名做得最好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感受文学作品的美,还能积累一些素材。另一方面,为了获得奖励与荣誉,学生一定会积极准备,自主去阅读背诵。长此以往,使自己的阅读量得到了提升,因为小组互动,同学之间交流更促进了大家的文学积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对人物的描写
我们每天都要接触无数的人,每个人的外貌、衣着以及性格大相径庭。那么该怎么去描写呢?这时就要细心观察,可以先从自己熟悉的人去描写。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
(2)突出人物特点来写,一个人会具有很多特点,需要哪一个特点就得根据文章的中心来写。
(3)通过外貌来描写人物性格。写人的作文还可以从心理、动作、语言、神态来描写。注重细节描写。
(4)通过典型的事来写。描写一个人最好与他所做的事结合在一起写,通过典型的事件来突出这个人的特点。
对于写作的联系老师可以通过组织班上同学,描写班上他们最好的朋友,然后写好之后大家猜这个人是谁。这样不仅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氛围。
例如:
我的好朋友,她中等個头,身材很苗条,一头又长又顺的黑发散落在肩上,白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双杏仁一样漂亮又明亮的眼睛,笑起来像月牙一样好看,一张樱桃小嘴和微微向上翘的小鼻子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她平时最爱穿一条蓝色的连衣裙,走路的时候给人一种大家闺秀的感觉。她经常拿着一本书坐在花坛读,远远看到她就像花丛里的小蝴蝶。
三、对事件的描写
对于写一件事的作文,我们有正叙、倒叙、插叙等。叙事作文有六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无论运用哪一种办法都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最为重要。在写作文之前一定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像文章的灵魂一样重要,围绕中心思想进行创作。写记事作文不能因为要记事而写,要通过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由小见大,揭露更深层的含义。其中,文中所选素材要有新意,切勿老生常谈。
例如描写一个事情的片段:当我们走进敬老院,注意到这里有大概二十多个老人家,有的聚在一起晒太阳,有的在下棋,有的在打太极拳。看到我们的到来,老人们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一张张被岁月打磨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之后我们被老师分配到各个房间给老人们打扫卫生。我所负责的房间,是个老奶奶。在我打扫的时候她与我聊起了天。奶奶说:“你与我的孙女差不多大,儿女们都忙于工作,很久不见了。”看着我,奶奶的眼中泛起了泪花。我想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我们要在有限生命的每一天尽量去陪伴孝顺我们的父母。陪伴是最好的爱。
四、总结
同时在教导学生写作的课堂,不能只讲套路,来限制孩子思维,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启发式教育,为以后写出有思想深度的文章奠定良好的基础。老师教育的重点不单单是教写作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发现新的东西,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写作题材来自生活,尽可能帮助孩子扩展思维。
参考文献
[1]冯海花.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3(20).
[2]杨华.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2(14).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