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许峰
【摘要】在大商业时代,人的思想逐渐发生改变,在高校作为艺术的摄影教育应该坚守艺术的精神价值。该文从艺术的功能、国家的政策和高校的教育几个方面探讨此问题。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 摄影教育 坚守 艺术大旗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216-01
一、我们的时代需要艺术
我们所在经济时代的负面影响是一切向钱看。我们工作的目的与重心都围绕在挣钱。有钱不能使鬼推磨,但可以雇人推磨。我们不应该跟“精神垮掉的一代”有干系,但是大多均未逃出于此。奥巴马说中国人已经没有信仰,听起来挺可怕,甚至有些反动,却是现实。精神的坍塌,国家需要努力扶正,更需要艺术去自建。
二、艺术对于社会、民族犹如精神与灵魂
(1)艺术具有创造性
什么让艺术产生价值?就是艺术的独特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即创造性是艺术存在的价值源泉。科技创造是创造,艺术创造同样也是创造,况且当代艺术与科技在各层面几乎融合的密不可分。它有利于培养民族的创造精神。
(2)艺术具有文化自建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中国的文化根源是中国几千年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它在唐宋到达鼎盛并异常繁荣,是当时世界的文明中心。改革开放后,一切以经济为中心了,其他包括精神也随之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了。我们均无法否认政治政策在当时的合理性,但是不可回避的是现在遇到的副作用我们得面对。所以,我们需要立足当代社会问题与文化缺失的现实,探索和建筑我们自己合理的当代文化精神。这是时代落在艺术工作者身上的责任与使命,也是他们本身要做的工作。
(3)艺术具有独立思考、清醒认识、思想申张、社会批判的社会功能
艺术的首要职能就是认知,认知事物、世界、精神、人生、是非、美丑,继而思考解决、启迪、警示、修炼等。从事艺术的人首先得是哲学家、思想家,然后才能是艺术家。这种深厚修养是需要极大付出的。他们所提的意见和批评都是建设性的,均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的。
三、国家应在环境上为艺术发展创造条件,应在政策上鼓励艺术类高校发展
政府不要怕做艺术的,不要把做艺术的等同于政治流氓,它具有“政协”监督提意见的作用。国家、企业应向国外学习和探索符合中国艺术发展的政策和机制。如个人和企业可以捐赠、供养艺术家,企业捐赠艺术基金可以降税或免税。使艺术基金常态化、并增大增多,并能真正服务于艺术创作,让做艺术的立身环境有质的改观。引导建立艺术市场规范体系,为艺术繁荣准备条件。随着艺术得到重视和鼓励发展,作为指挥棒的政府应该在政策上体现鼓励的高校培养艺术人才,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
四、国家的未来在于教育,艺术类高校应该肩负起培养艺术人才的使命
高校具有教育自主性。高校就得肩负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让艺术教育纯粹化而不功利化,长远而不近视,至少艺术类的高校应坚持这一点。央美、鲁美就是培养艺术家的,南艺背靠美术馆让艺术滋养着艺术教育,山工艺定期举办济南摄影双年展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清华美院冯建国依然为传统摄影工艺的代表。艺术不是轻浅的情怀,它要解决的是严肃的精神问题和社会问题。
高校需探索培养机制,在校教育期间保证教师有足够多的项目可拿,学生可参与其中,这种参与式教学比教与学分离效果好。高校需引导与社会艺术环境对接,让教师和学生进入艺术体系,让艺术家走进高校并深度交流与教学融合。
五、在技能的基础之上培养艺术,使培养的学生成为全能的人才,不愁生存问题
做艺术的学生不要怕没活路。第一,摄影者有精神表达的内在需求;第二,国家的外部艺术环境越来越好,艺术市场体系逐渐完善,艺术节、赛事、艺术基金、国内外画廊逐渐增多,艺术创作者有条件全职生存。第三,可以以工作养艺术。如果是真爱的,都会坚持。另外要求,艺术创作除了质量,还要常态化,让收藏者、支助者能看到实力而获得信心。
定位为艺术类的高校更不能怕。做艺术有前途,对于个人要修炼,对于学校要摸索培养经验。基本的原则就是重视技能培养,在技能的基础之上培养艺术修养与能力。使其在以后的社会就业中既有创造性思想又有各种生存技能。技能需要艺术引导,它才是灵魂。不屈于生存,不放弃灵魂和精神追求。这样的人生和民族岂不更有价值和生气?
在商业时代的冲击下,我们的精神逐渐妥协甚至有塌陷危险,同时在物质逐渐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需要精神的丰满与文化的自建。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国家需要重视与鼓励艺术发展与繁荣。在此前提下,作为培养人才的艺术类高校需要重新扶起摄影作为艺术的“理想主义殿堂”旗帜,它对于社会、国家、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精神建设价值。endprint